读《你的教育生态了吗?》有感
有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国已经在中学生国际奥林匹克比赛中得到过很多数学的、物理的、化学的金牌,却从未染指诺贝尔奖,甚至连提名的份也轮不上。前段时间出了个韩寒,向现行教育体制发出强烈挑战:我不读书照样成才! 后来又出了个“哈佛女孩”,到处兜售她的“成才”之道,仿佛成了少年成才的楷模。 其实并不仅仅在中国。即使是在自诩具有最先进教育体制的美国,有中途辍学而缔造了微软帝国的比尔•盖茨,也有拿到了博士头衔而在排队等候领取失业救济金的“高才生”。 这一切说明什么?是教育方法的问题?是教育体制的问题?还是教育环境的问题? 都是!又都不是! 我说,是教育理念的问题!
《你的教育生态了吗》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行为。它对现行的教育观念、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提出挑战,对世俗的、扼杀孩子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成才观提出质疑,倡导一种快乐的、符合自然天性的、充分展现自我的成才。它以一个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帮助你在轻松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形成健康的教育观。这一位教育的“局外人”对目前教育当头棒喝一声:“你的教育生态了吗?”,这一声棒喝,令无数业内人听后色变。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而生态教育是生态文明理念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显现。生态教育是指“按照生态学的观点思考教育问题,旨在充分发挥教育在应对生态危机中的作用,为人类的生存与合理发展寻找道路”。伴随着治理全球生态危机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呼声,生态教育必须具备全新的观念并口内容:重视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培养;构建生态教育课程体系;树立“生态人”的培养目标。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为了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生态教育必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我们这一代的家长是最关注子女教育的,这一代的家长也是最苦恼的,撒谎、逃学、叛逆……孩子的种种问题深深地困扰着父母,刺痛了父母的心。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全心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如果我们还不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独立的自成一体的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无视孩子的个体需求而进行过度开发,就必将付出比破坏自然生态更大的代价。这一崭新角度的思考,对当下那些患有“关怀强迫症”和“成就焦虑症”,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刘亦婷”的家长,不啻于当头棒喝。
《你的教育生态了吗?》是一个学生物的父亲献给其平凡可爱的儿子的礼物,一个教育的“外行”对教育的感悟。作者吴一舟把“生态”的概念引入教育领域,从一个很独特的角度透视教育,认为教育也存在着“生态环境”,也讲究“生态平衡”,也需要“生态保护”,而种种世俗的成才观、模式化的教育带给孩子的生存能力问题、心理问题以及创造力低下等问题,正是教育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
吴一舟的生态教育理念,简而言之,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孩子内心的发展要求,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让孩子成为他应该成为的那个人。评价一个人是否成才,不看考试排名,不看进了什么名牌学校,不看有什么特长,而应该看是否有自己的创新,是否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是否成了他应该成为的那个人。其中最打动我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他应该成为的那个人”。我不禁遥想,如果可以选择,如果不是被迫无奈(命中注定)做了皇帝,李煜应该是一个出色的诗人、音乐家,宋徽宗应该是一个出色的书画家,而不是背负亡国骂名的糟糕的皇帝。所以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常常自问,我成为我应该成为的那个人了吗?我能让我的孩子、我的学生成为他应该成为的那个人吗?
被誉为“闻声识鸟第一人”的美国鸟类研究专家大耳•西布利,从小就喜欢鸟,喜欢大自然。大学一年级时他发现自己对坐在教室里学习非常不习惯,就主动提出退学。当时很多人认为他是疯子,但西布利的父亲却很支持他。“亚洲最年轻的数据库专家”晓末曾经是一个没有考上好高中、连中专都上不好、对学习极为厌倦的孩子,他的母亲没有逼他走独木桥,而是理解他对电脑的兴趣,开掘他的潜能,终于使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孩子走上大学的讲台,并主持开发了国际领先的系统整合方面的项目。我举这些例子,并非认为不喜欢或者学不好就应该退学,正像从未做过父亲的作家史铁生所说:“其实对父母来说,培养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高材生重要得多。”而生命中没有什么比自由地成长更幸福,也没有什么比剥夺这种自由成长的权利更大的悲剧。
在书中虚拟的少儿教育咨询诊所中,作者借教育专家庄先生之口宣称,教育的最大功能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找寻最适合你孩子的方法和成功之路,应该用一种“无为在行,有为在心”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成长。我喜欢这种说法,就像喜欢冰心说的“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喜欢蔡志忠说的“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童年不会再来,自然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尚且难以修复,教育生态环境的恶化更是不可逆转。从这个意义上说,《你的教育生态了吗?》不仅表达了对天下所有孩子人尽其才的祝愿,更是对所有关心教育的读者的一个提醒。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