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酸和碱》说课
第二课时 酸碱中和反应说课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二册第五章《初识酸和碱》的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的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中和反应的概念、知道中和反应会放热,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从教材的体系看,本节内容学生已有第一学期第三章《溶液的酸碱性》的学习,承接了溶液的酸碱性学习中所涉及的与指示剂反应的知识,又是一个新的开端(定量的测定了溶液的酸碱性),也是以后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教育目的看,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应用广泛,实习内容符合初三学生认知特点和渴望了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心理需要,且贴近生活,材料易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也是 藉此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宝贵机会,因此,学习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树立严瑾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
2、 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编写的意图,学生巳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2)了解中和反应和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
2) 过程和方法:(1)感受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来设计实验方案的思路。(2)通过实验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通过中和反应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环境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具体酸碱反应到中和反应的概念的构建,体会共性和个性的辨证关系。(2)通过中和反应的应用,感受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3、 教学的重点难点:
1) 本节的重点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它反映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又具有其特殊性。且在生活、生产、科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 本节的难点是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无色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
中和反应的产物“盐和水”没有特殊的现象,学生对上述产物持怀疑态度且理解也有困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旧知识的回忆:酸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变色情况。充分运用实验:利用实验设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利用课外实习和课内实验操作活化知识。多媒体辅助:运用电脑模拟“中和反应”的过程,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多媒体一些应用的实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讲练结合,及时反馈。
二、 教学素材的选择:
在新课引入时,采用实物投影胃舒平、碳酸铝镁的标签: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的主要成分里面有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等物质。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盐酸与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反应,加深学生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硫酸与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反应的实验,进一步巩固对中和反应的认识。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概念,氢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教师演示该实验,发现无明显现象,学生讨论的方案用酸碱指示剂使现象显现。最后并对产物盐的检验,使中和反应的概念进一步完善。化学的学习更多体现的是为我们人类服务的,通过生活中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实例,让学生能切身体会到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三、 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的。本节课主要采用发现学习模式,即问题情景(胃舒平药品是为什么和如何治疗胃酸过多的)——实验(胃舒平药品与盐酸和硫酸的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整合(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应用(用熟石灰中和改良土壤的酸性,用护发素中和洗发液中的碱性物质,从而起到保护头发的作用,精练石油时用氢氧化钠中和过多的酸)。这种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本节课对教法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把时间还给学生,使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表达能力、感悟力等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限于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式教学法为辅助,并配以多媒体和实验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建构,参与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归纳讨论、应用,在问题解决中深刻、系统地理解知识,学生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强调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达到最佳结合点,注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一个合作学习探究的氛围。
四、 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新课引入时,采用实物投影胃舒平、碳酸铝镁的标签: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的主要成分里面有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等物质。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猜测药品是如何除去胃里过多的胃酸的?然后通过课堂实验在胃舒平药品中滴入盐酸,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固体迅速溶解,触摸试管壁发热。感受酸碱反应,形成对中和反应的初步认识。盐酸可以与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反应,那么,硫酸是否也能与上述两种物质反应呢?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猜测生成物,同时,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中和反应的认识。然后,通过实验的总结、师生一起归纳概括中和反应的概念。根据反应的原理,氢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教师演示该实验,发现无明显现象,那是否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不反应呢?此处,创设人知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使反应的现象显现化呢?用酸碱指示剂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在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概念上有一定的困难,进一步完善上述实验,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两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吹风迅速吹干,玻璃片上留下“白点”,该白点就是氯化钠。此处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实验的方案和操作步骤进行丰富和改进,即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现象也更明显。在介绍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时,让学生列举我们身边的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例,如用熟石灰中和改良土壤的酸性,用护发素中和洗发液中的碱性物质,从而起到保护头发的作用,精练石油时用氢氧化钠中和过多的酸等。五、板书的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对中和反应的概念要进行板书,板书中要特别强调两点,中和反应必定是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则不是判断中和反应的标准。另外对本节课中涉及到的中和反应的原理必须逐一呈现,对初中学生来说,熟练掌握书写化学用语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