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手》说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我们自己》中的第二课《我的手》。本课分为《观察手》和《奇妙的指纹》两个课时。本单元是在学生观察了生机勃勃的大树、多姿多彩的叶子,寻访了蜗牛、蝗虫等可爱的小动物后,再接着来观察自己的身体。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活动,能引起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兴趣,知道珍惜健康,珍爱生命。并且比以往更理解充分运用及综合运用自己的感官在认识事物方面的意义。
《观察手》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对手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使学生了解手的基本构造和形态,并能够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证明手的灵巧与手的结构有关,能用语言或图画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激发学生对探究自己身体秘密的兴趣,感受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下面我就先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理念:
一、以课标为准,说教学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不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验器材,还为他们的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充分利用器材来“真刀真枪地搞科学” ,满足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求知的过程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品尝探究的乐趣。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接下来我就以学生为本,说一说教学思路。
二、以学生为本,说教学思路。
猜谜语、唱儿歌是学生喜爱的方式,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我利用猜谜语导入新课,一上课,我便问道:“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在学生回答喜欢后,我又说道:“好,我们就来猜一个谜语,请听好:一棵树,五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写算绘画全靠它。”在学生猜出手后,我又说道:“不错,就是手。那么,我们用手能做什么?”通过这样的导入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使课堂显得有声有色,饶有趣味,并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使学生百上不厌。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做手势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一起学着做一做、想一想,我们每天都用到手,手是还能做什么?学生会说出手能写字、绘画等作用后,我近而激励学生用一句话赞美自己的手,学生会说出灵巧的手,能干的手等,这时我说道:“我们每人都有一双灵巧、能干的手,关于手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我估计学生会提出:手为什么能动、手为什么这么灵活等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再次学生仔细观察手,感知手的外形结构。并提出猜测,建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验证,梳理信息,感知手的灵活性,最后通过游戏感知手的感觉。
三、重科学素养,说教学过程
手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观察研究。因此,在学生猜谜语做游戏后,又提出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此时,学生便会对研究自已的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1、仔细观察,感知手的构造。
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手是什么样的(手上有什么)?五个手指是怎样长在手掌上的?并提醒学生:对手的观察不要局限于外表,要能通过触摸了解它的内部,如有多少骨头,哪些地方有关节等,不但要在手没有动作时观察,而且要在手活动时观察,仔细观察手在做握、捏、伸展、弯曲等动作时,皮肤、肌肉、骨骼的变化。在学生对手的结构和形态有了较清楚的了解后,再鼓励学生猜测“手的灵巧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2、提出猜测,建构实验方法。
质“疑”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在观察比较中分析问题,获取知识。俗话说,动手之前先动脑,围绕着要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这是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又是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又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过程。小学生(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的三年级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考虑问题缺乏周密性、严谨性,围绕某个问题制定活动计划时,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是粗糙的、片面的、不完善的,缺乏科学性,我注意引导学生完善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多种办法,并组织各组间交流,达到组间的相互补充、完善。
3、实验验证,体验手的灵活
布鲁姆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种情感因素,它是能力发生的最早征兆,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提出:手为什么能动、手为什么这么灵活等问题后,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为了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手的关节,用精心准备的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自己动手去玩从中发现更多的关于手的秘密。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有的说,我用胶布把手指贴住,手动时就不灵活了,可能与关节有关;还有的说,如果用胶布把除了大拇指外的四个指头粘住,手就不方便拿筷子……学生想出各种研究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们激情很高,又发现了很多秘密,从而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从而达到对学生科学素养目标的培养。
4、游戏激趣,体验手的感觉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猜一猜”的游戏,要求学生不准看,用手摸的方法,把用手伸进袋子去摸里面的东西,猜猜袋里面有什么。并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以及你的理由是什么?谁说得准确谁获胜。摸对了的学生开心得不得了,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手的感觉,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开心,这个环节,既满足了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又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习科学的兴趣。在这种氛围中,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还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也进一步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相关阅读推荐:
› 观察手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