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连,手相牵》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心相连,手相牵》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族团结一家亲》中的最后一课。教材的安排上,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由四张照片来反映出新中国建立后,各族人民都成了国家的主人;第二部分主要由孔繁森的事例介绍汉族对少数民族的支援;第三部分通过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各族人民在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中做出的贡献。教材这么安排,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各民族相互支援,明确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二、说学生:
就这一教学内容,我进一步了解我的学生——生活在汉族聚居地的农村孩子,发现生活中他们对汉族帮助少数民族的新闻、故事了解比较多,虽然他们的身边就有少数民族支援汉族的事情,但他们却容易忽略了这种贡献,如果不加以改变,可能使他们形成狭隘的民族观。另外,由于世界形势的复杂化,影响了我国各民族的安定团结,西藏、新疆出现的打砸抢烧恶性事件让学生受到了震动,也产生了困惑;再加上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层面的理解有限,要真正让学生懂得民族团结互助的意义有一定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国家确立的尊重、融合少数民族的思想,对于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作用,从中感受到中国政治在不断发展强大,能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行为与习惯: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保卫祖国、建设祖国都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懂得要为维护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难点: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体会到民族之间的相互支援,知道只有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
四、说教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法:
l、互动教学。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师生间教与学的沟通交往,多维互动,采用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小组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
2、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所有教学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借助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3、情感教学。课程标准提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政治色彩较浓,好像与学生的生活离得较远,我恰当的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交点,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民族之间相互支援的例子,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和行为习惯。
五:说学法
学生的学法主要是自主学习和在讨论与交流中合作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教学流程。这节课,我一共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民族知识闯关台
课前先让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预习,并搜集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相关知识,课上用学生喜欢的智力闯关的形式,设计了这样六个民族知识问答题,在学生每回答对一关的问题后,教师作相应的补充讲解。在这里,我还增加了古代与当代民族政策的对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当代少数民族政策的确是站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构建的。这样的活动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通过谈话,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活动——心手相连故事屋。
“故事屋”由三个小故事组成。故事一:民族团结保卫祖国的故事。教师结合课件讲述1962年的中印之战。当时的李春副司令员曾说过:“中印之战,胜在补给。没有藏族老乡的支援,我们根本无法打胜仗。”通过史实让学生认识到各族人民共同保卫着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
故事二:各民族之间互相支援的故事。
让学生打开课本,读读孔繁森的感人事迹,了解汉族对少数民族的支援;再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汉族支援少数民族的人和事,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参加过村里组织的去新疆帮忙摘棉花的活动,学生此时谈起来感受更真实,认识更深入。
教材中没有单独设计少数民族支援汉族的内容,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狭隘的民族观,我在设计中对这一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利用课件讲述2009年感动中国中维族老妈妈的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感悟各民族同胞骨肉相连的关系。“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故事后,我通过问题:“在我们身边,你能感受到少数民族与我们紧密相连吗?”将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少数民族与自己生活的联系。由此进入故事三:学生身边各民族相互支援的故事。大家请看,这是我们学校附近的天然气的加压站,它是川气东送工程的一部分;还有村子后面正在建设的南水北调移民工程等。这些都紧贴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然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是什么原因,使少数民族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深入的探究使学生领悟,原来是国家政策的扶持,国家确立了尊重、融合少数民族的思想,将汉族地区的人力、财力和技术优势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各民族人民也必将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通过学生逐步深入的探究,构建了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也为后面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学生学习做人的过程是他们不断地深入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逐步实现其社会性发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设计了第三个活动——社会时事小论坛。
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乌鲁木齐七五事件,将各项损失的数据罗列出来,让学生理性地思考这一事件对当地,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创设小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对这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自己的体会,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随后的谈话:“我们小学生为了各民族心连得更紧,手牵得更牢,可以做些什么呢?”“让我们展望未来,我们长大了又能做些什么呢?”使学生懂得维护民族团结人人有责,人人都可以做出贡献,人人都应该做出贡献。
课后组织学生出一期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这既是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延续,也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要点进行系统的复习与巩固。
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学内容的处理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突出内容的真实性,针对性,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学过程尊重学生思维特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使他们的道德认识、情感在活动中逐步构建。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