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生物说课稿高中生物说课稿> 正文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说课稿

本站微信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说课稿

1 教材分析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是高中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它以两大遗传定律为基础,并对其进行深化和拓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系统认识,还提高了对生产、生活中遗传现象的解释水平。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
2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及其遗传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初步建立,但不完善。另外,从心理方面来看,其专注程度易受兴趣的影响。
3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心理状况和接受能力的了解,我认为本节的教学目标应为:
(1) 基础知识目标:知道染色体分组,理解性别决定的方式和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2) 思想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及人口教育,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 能力培养目标:以教材中知识结构及遗传案例的研究过程为线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中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和发散思维等能力。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XY型性别决定方式;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和特点。
(2) 教学难点: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机理及传递规律
5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结合科学史例及生活实例,把知识的传授变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和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6 教学手段
   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放大图片、色盲检查图、多媒体课件等。
7 学习方法
(1) XY型性别决定:指导学生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如区分性染色体常染色体的概念,雌、雄个体性染色体是否为同型、异型及雌雄配子的种类,确立XY型性别决定的特点。
(2)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来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复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写出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便于学生理解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及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8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有性生殖中,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雄性,有的发育成雌性?为什么生物有一些性状在遗传时会对雌雄后代的影响不同?比如,人类中的红绿色盲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下面就以人类为例来研究这些问题。
问题激趣导思
这样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
学生产生价值取向,积极主动投入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引导探究性别决定的过程
观察“高倍显微镜下人类的染色体图”,引导学生思考两幅图的来历(从体细胞一极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时的图象),并比较其不同。
学生很难弄清这两幅图的区别,那么采用什么办法才能识别人类的染色体呢?
展示“正常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分组图”
提问:人的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
在学生回答后补充一句:有23对同源染色体。
提问:正常男女染色体组成中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回答后进行讲述: 第23对染色体在男女间存在着差异,女性是XX,同型的,男性是XY,异型的,Y染色体很短小。由于这对不同的染色体对人的性别起着决定作用,所以叫做性染色体,而其它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叫做常染色体。因此,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应是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这时可让学生动笔在书中图6—29、图6—30下写出正常男性、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种类和数目的组成情况。(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22对常染色体+XX)
讲述: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而这种性染色体类型叫做XY型。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较为普遍,除了人以外,很多种类的昆虫,某些鱼类和两栖类,所有的哺乳动物以及很多雌雄异株的植物,如菠菜、大麻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那么,性染色体是怎样来决定性别的呢?
观察、比较、分析并讨论男性、女性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
 
指出生殖细胞的种类
和比例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很自然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因而产生兴趣,并获得思考问题的方法。
 
 
 
 
 
 
 
 
 
学以致用分析实际问题
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先相互讨论,再回答。
①性别在何时决定的?分析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异同。
②为什么人类的性别比总是接近1:1?
③性染色体仅存在于生殖细胞吗?
④含有X染色体的生殖细胞一定是卵细胞吗?
⑤生男生女由女方决定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⑥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吗?
⑦“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的多少条染色体?
通过讨论第②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性别的比例是由生殖细胞的比例所决定的,仍然符合孟德尔的两个规律。通过讨论第⑤题,使学生明确,人类的女性生男孩,是由含Y染色体的精子决定的,从而批判“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残余。尤其在农村地区,更应该明确和宣传相关的科学原理。 
    小结:受精卵将来发育成什么性别,取决于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含XX性染色体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性个体(人类是女性);含XY性染色体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雄性个体(人类是男性)。后代的性别主要取决于雄配子的类型和雌雄配子结合的随机性。总之,后代雌性雄性比例是1∶1。另外我们知道了生男生女是维持人类性别比例平衡所决定的,是一种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该尊重这个自然规律。
最后教师要给学生明确指出:“人类研究性别决定的目的是要为人类的社会生产服务。如:奶牛业为要生产牛奶,就希望母牛产下的小牛都是母牛;种瓜的农民希望多开雌花以增加产量,等等。”
分析
讨论
让学生相互讨论,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及人口教育。
 
 
 
 
 
 
 
思维创新拓展
性别决定方式还有一种常见类型——ZW型,它和XY型刚好相反。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鸟类(包括鸡、鸭等)和蛾蝶类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与动物性别发育有关的资料: 
1.蜜蜂群中蜂王所产下的卵中,有少数是不受精的,这些卵发育成为雄蜂。受精卵可能发育成为蜂王,也可能发育为工蜂。这取决于工蜂给受精卵发育成的幼虫喂蜂皇浆的天数。只吃二、三天蜂皇浆的幼虫将发育为工蜂,经二十一天发育为成虫,虽为雌性,但没有生育能力;而发育为蜂王的幼虫要吃五天蜂皇浆,经十六天发育后就能产卵。 
2.某种蛙类的蝌蚪在孵化温度为20℃时雌雄比例为1∶1,而在30℃条件下则百分之百为雄性,但其基因型不变。 
3.另有一种两栖类的幼体,其雄性在外加雌激素的作用下,全部发育为雌性。而其雌性幼体在外加雄激素的作用下无明显影响。 
   与植物性别发育有关的资料: 
1.如果在黄瓜的幼苗期供给的氮肥充足,在其花期就会开雌花多;如果给黄瓜植株全日光照,黄瓜全部开雄花。随着光照时间减少,雌花逐渐增多,而雄花逐渐减少。 
2.某些植物激素对植物的性别分化也有明显作用。黄瓜喷洒乙烯利,雌花数明显增加。如果在黄瓜叶面喷洒赤霉素,雌花就会大大减少,雄花则相应增多。
写出ZW型性别决定方式图解
丰富课外知识
了解性别决定方式的多样性
追踪高考热点
 
 
 
改变
刺激
情境引入伴性遗传
过渡: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都携带着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由于性染色体的组成在雌雄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传递就与性别相联系,所以,生物有些性状的遗传现象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就是伴性遗传。
阅读“色盲症的发现”的资料:18世纪,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症……启发学生要向道尔顿那样不随意放过看似平常的小事,从中发现未知的规律。”
简介: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因此,患者就不适合当司机,因为,交通信号是红灯和绿灯,无法判断是停车还是通行。全色盲极个别,在病人的眼里世界上任何物体只有明和暗的区别,根本看不到其它任何颜色,病人看彩电就象看黑白电视一样。
阅读
体会
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教育,可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难点障碍突破
银幕显示色盲检查图(可提供不同于教材上的),让学生自我检查。(对班上可能出现红绿色盲的情况,要引导其正确认识,不要因此搁置对生命科学的探索)
设问:色盲基因是隐性的,它与它的等位基因都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这是为什么?
在银幕上显示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指出:由于Y染色体过于短小,缺少位于X染色体上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比如,色盲基因b和它的等位基因B就只存在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因此红绿色盲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是随着X染色体向后代传递的。
思考题:根据基因B和基因b的显隐性关系,说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讲述: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
让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填写有关色觉的女性男性的基因型(五种),然后说出六种婚配方式。
 
 
讲述:在六种婚配方式中,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子女全是色盲,男性正常与女性纯合体色觉正常者婚配,子女色觉均正常。另外四种婚配方式,情况较复杂,需要很好地分析。
师生共同检查四位同学写出的遗传图解。
参与课堂实践五官并用,心灵体验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热情,体现认知过程。
针对遗传图谱设计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一步一步理清头绪,突破难点。
发挥学生能动性,请学生自己完成遗传图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利于难点的突破。
 
 
 
综合
潜能开发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图解,共同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1)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由男性患者通过他的女儿传给外孙(男→女→男);
(3)若女性色盲,则她的父亲和儿子肯定都是色盲(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同时指出对红绿色盲的调查,发现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因为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女性只有XbXb才表现色盲,XBXb不表现色盲;而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所以男性患者多。
思考:据统计,我国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7%,你能推算出女性色盲的发病率吗?
分 析、讨论、归 纳
 
 
 
 
 
 
激起学生认知需要,创设了思维情境,从而可以连续不断地,层层深入地去诱导学生的思维。
 
 
 
 
 
 
 
 
总结
扩展
绝大多数生物的性别是由受精时遗传物质的组成来决定的,最常见的是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根据生物的雌雄个体间性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性染色体又主要分为XY型和ZW型两类。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Y,异型的,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能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即X型、Y型的雄配子,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X,同型的,只能产生一种X型的雌配子,在受精机会相等时,子代的性别比为1∶1。
由于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在雌雄个体间又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行为必然与性别相联系。以人的色盲遗传为例,学习了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是有区别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隔代遗传,一般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外孙。第二、往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第三、父亲决不传给儿子。
在人类伴性遗传中还有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比如,人类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外耳道多毛症属于伴Y染色体遗传,它们各有不同的遗传特点。
研究人类的遗传病有什么意义?
你还知道植物和其他动物中有伴性遗传现象吗?(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收集有关知识,开阔视野)
并做最后总结:“所谓伴性遗传现象实际上是发生在性染色体上的非性别性状的遗传现象,它仍然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只是同时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
课堂延伸
自主探究其它遗传方式,为下一课时作好准备。
使学生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始终处于愉快、积极主动求知的精神状态中
 
 
 
 
 
 
 
 
 
进行强化泛化训练
1、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B)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与性别有关
   B、XY型生物体细胞内含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C、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XY型生物体细胞内若含有两条同型性染色体,可表示为XX
2、猴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都有Y染色体的是(C)
   A、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        B、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神经元   D、精子和雄猴的肠上皮细胞
3、为了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某医生向学员分析讲解了下列有白化病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请回答:
(1) A、a和B、b的遗传遵循的规律是       
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Ⅲ8       ; Ⅲ10         。
(2)若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白化病或色盲一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3)若Ⅲ7与Ⅲ9结婚,生育的子女既可能患      ,又可能患      ,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
 
分析
回答
 
反馈、巩固
深化、理解

9 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课堂主要内容的提炼和概括,本节课采用总结式板书,边探究、边总结、边板书,反映探究的过程,体现板书的目的性、启发性,强化本节教学设计的意图。
第三节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1.XY型性别决定:以人为例
(1)染色体组成
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精子:22+X或22+Y
女性:22对常染色体+XX;卵细胞:22+X
(2)性别决定的过程
(3)举例
2.ZW型性别决定:
二.伴性遗传:
1.概念
2.以人的红绿色盲遗传为例
(1)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2)六种婚配类型及遗传图解:
①XBXB╳XBY     
②XBXB╳XbY    
③XBXb╳XBY
④XbXb╳XBY      
⑤XBXb╳XbY    
⑥XbXb╳XbY
(3)红绿色盲基因的遗传特点:
①男患多于女患;
②交叉遗传;
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10 学习效果评价
在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中,着眼于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以体现科学方法教育为主,落实设定的知识、能力、态度观念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在评价方式上,以老师主导的形成性评价为主,根据教学进程设置各种类型的形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以求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程。最后,做一些练习题,强化对教学内容的巩固。
 
 
附:参考资料
1.  血友病
血友病为一组先天性凝血障碍性疾病,因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而分为血友病甲、血友病乙和血友病丙。本组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出血。发病率以血友病甲最高,发病率为4×10-5~1×10-4,重症患者占存活男婴的1/7 000。乙次之,血友病丙罕见。
血友病甲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遗传特点有:
(1)X连锁隐性遗传,男性患病,女性传递;
(2)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所生子女中,男性1/2患病,1/2正常;女性1/2为携带者,1/2正常;
(3)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所生子女中,男性均正常,女性均为携带者;
(4)男性患者与女性携带者所生子女中,男性1/2正常,1/2患病;女性1/2为患者,1/2为携带者。
有20%~40%的患者无家族史,这是基因突变所引起的,可以遗传,遗传规律同前。
2.  人类Y染色体连锁遗传
Y染色体上也带有基因,但是,目前已定位的基因很少。在Y染色体上只定位了H-Y抗原基因,人的TDF以及外耳道多毛等少数几个基因。在鱼类的Y染色体上具有较多的基因,如决定鱼的背鳍色素斑的基因。Y染色体只有极少部分与X染色体配对(绝大部分是不配对的),也就是同X不发生或极少发生交换。这样在进化中,Y染色体上发生的突变就会保留下来,而且会传递给男性后代。比如在某一家族中,曾祖父Y染色体有一特定序列,则其儿子、孙子、曾孙的Y染色体都会带有这种特定的标记,这种标记可以视为进化标记,也可以在鉴定亲子关系等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Y染色体上基因遗传的特点是全雄性遗传(图20),因而Y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叫全雄性基因。
 
图20 外耳道多毛症的家系图
2003年6月1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重点报道了Y染色体上男性特有区段的来源,它们有的来自X染色体,有的是进化过程中X染色体序列退化的遗迹,还有的是扩增的产物。同时,发现了在Y染色体上这些区段中有8个回文序列,在8个回文序列中有6个带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而且这些基因差不多都专一地在睾丸中表达,表现为限性遗传。
3.  性别决定的几种方式
(1)染色体决定性别
在二倍体动物以及人的体细胞中,都有一对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其他的染色体通称为常染色体。有些生物的雄体和雌体在性染色体的数目上是不同的,例如,蝗虫的性染色体,即X染色体,在雌虫的体细胞里是一对形态、结构相同的染色体(可用XX表示),但雄虫的体细胞里却只有一条性染色体(可用XO表示)。另一些生物的雌体和雄体的每个体细胞里都有一对性染色体,但它们在大小、形态和结构上随性别而不同。例如,猪雄性体细胞中是一对大小、形态、结构不同的性染色体,大的一条叫X染色体,小的一条叫Y染色体,雌性的体细胞中是一对X染色体。
X、Y性染色体在形态和内容上都不相同,它们有同源部分也有非同源部分。同源部分和非同源部分都含有基因,但因Y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很少,所以,一般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从进化角度看,性染色体是由常染色体分化来的,随着分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同源部分则逐渐缩小,或Y染色体逐渐缩短,最后消失。例如,雄蝗虫的性染色体可能最初是XY型,在进化过程中,Y染色体逐渐消失而成为XO型。因此X与Y染色体愈原始,它们的同源区段就愈长,非同源区段就愈短。由于Y染色体基因数目逐渐减少,最后变成不含基因的空体,或只含有一些与性别决定无关的基因,所以它在性别决定中失去了作用(如果蝇)。但是,高等动物和人类中随着X和Y染色体的进一步分化,Y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中却起主要作用。
多数雌雄异体或异株的动、植物,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它们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差异决定的。动物的性染色体类型分为两大类型。
XY型  这一类型的动物雌性个体具有一对形态大小相同的性染色体,用XX表示;雄性个体则具有一对不同的性染色体,其中一条是X染色体,另一条是Y染色体,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构型为XY,称为雄异配型。属这类性染色体的动物有大多数昆虫、圆虫、海胆、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多足动物、蜘蛛、若干甲壳动物、硬骨鱼、部分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等。
此外,在一部分昆虫(如蝗虫)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XX,雄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这类雄异配型动物的性染色体用XO表示。
ZW型  这类动物与上述情况相反,雄性个体中有两条相同的性染色体,雌性个体中有两条不同的性染色体。因此,这类动物又称为雌异配型动物。为了与雄异配型动物相区别,这类动物的性染色体记为ZW型,雌性ZW,雄性ZZ。属于这一类型的动物有鸟类、鳞翅目昆虫、部分两栖类、爬行类及某些鱼类。在这类动物中,也有和雄异配型动物中类似的情况,雌性个体中不存在W染色体,这类雌异配型个体的性染色体记为ZO型。
无论属于哪种性染色体类型的动物,凡是异配性别个体(包括XY和ZW个体)均产生两种等比例的性染色体的配子,对于XY雄性而言,产生带X和Y染色体的两类精子,对于ZW雌性而言,产生带Z和W染色体的两类卵细胞;凡是同配性别的个体(包括XX和ZZ)只产生一种性染色体的配子。当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时,形成异配性别和同配性别子代的机会相等,因而,动物群体中两性比例总是趋于1∶1。
(2)染色体组倍数与性别
在膜翅目昆虫中的蚂蚁、蜜蜂、黄蜂和小蜂等中,其性别与染色体组的倍数有关,雄性为单倍体,雌性为二倍体。如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的,因而具有单倍体的染色体数(n=16)。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具有二倍体的染色体数(2n=32)。在蜂类的性别决定中必定有某种与单倍体/二倍体的染色体安排有关联的机制存在。在寄生蜂的一个小茧蜂属中,也存在孤雌生殖的现象。这个属的雌蜂都是有20条染色体的二倍体,雄蜂都是有10条染色体的单倍体。雌蜂源于受精卵,但雄蜂通常出自未受精的卵。
(3)环境因子与性别决定
爬行类的温度性别决定大部分蛇类和蜥蜴类的性别是在受精时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但有一些龟鳖类和所有的鳄鱼的性别是由受精后的环境因子决定的。这些爬行类在某个发育时期内卵的温度是性别的决定因子。稍稍改变温度,就会使性比发生急剧变化。当卵在22~27 ℃孵化时,只产生一种性别;当卵在30 ℃以上的温度中孵化时,则产生另一种性别。只在很小的温度范围内同一批卵才会孵化出雌性和雄性两种个体。
后螠的位置性别决定海生蠕虫后螠雌虫体大,体形像一颗豆子,宽10 cm,口吻很长,可达l m,远端分叉。雄虫很小,只有1~3 mm长,生活在雌虫的子宫中,像一种寄生虫。这种蠕虫的性别完全是由机遇决定的。自由游泳的幼虫是中性的,如果落在海底就成为雌虫;如果由于机遇,也可能由于一种吸力,幼虫落在长长的口吻上,就会进入雌虫的口,游向子宫,发育成为一个共生的雄虫。雄虫生活在雌虫体内,使卵受精。把已经落在雌虫口吻上的幼虫移去,让它在离开雌性的情况下继续发育,则发育为间性。间性偏向雌性或雄性的程度取决于幼虫呆在雌虫口吻上的时间的长短。
4.  高等植物的伴性遗传
植物性连锁遗传实例较少,其主要原因是雌雄异株植物不多。但是,在一些雌雄异株的植物如枣椰树和石竹科女娄菜属的一些种中也发现了性连锁遗传的性状。在这类植物中,雄株为XY,雌株为XX,即均为雄性异质型。
异株女娄菜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而且叶的宽窄与性别有关。这是因为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而且基因b使花粉致死。如纯合宽叶雌株(XBXB)与窄叶雄株(XbY)杂交,子代全为宽叶雄株。杂合宽叶雌株(XBXb)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亦全为雄株,但宽叶与窄叶各占一半。杂合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XBY)杂交,子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中宽叶与窄叶为1∶1。由于Xb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因而XbXb基因型不存在,故雌性个体没有窄叶类型。
女娄菜中还存在着一种金黄色植株突变体,但这种突变体只存在于雄株之中,雌株中没有或极少。研究发现,这一突变由隐性基因a控制,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aY雄性个体金黄色,雌性不出现金黄色个体乃因Xa使花粉致死。XAXA和XAXa为正常绿色。XAXa(绿色)与XaY(金黄色)杂交,Xa花粉无授精能力,Y花粉与XA和Xa卵细胞结合,故后代全为雄性,没有雌性个体或雌性个体极少。在雄性个体中,正常绿色与金黄色的比例为1∶1。该性状的遗传与女娄菜叶宽的遗传同属性连锁致死。
 
 

相关阅读推荐:

人类的性别决定教学设计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说课稿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