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渐进式写话教学的行动研究
摘要:从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学生进入语文写话阶段。如果语文教师不注重循序渐进的写话教学,学习后进生便容易在这一阶段大量涌现。因此,渐进式的写话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行动研究探讨“渐进式写话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分三个研究循环进行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式的探索研究,过程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可行的实效,对现今的低年级写话教学具有一定的补充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渐进式;写话教学;行动研究
一、发现问题
2011年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虽说是降低难度,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而言,既要写出一段流畅甚至句式灵活的话,又懂得在写话过程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无疑是一种挑战。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写话教学呢?
说到“有效的写话教学”,现在的学生和家长,甚至有些老师往往比较急躁。在学生进行写话训练时,一些家长或老师硬邦邦地插入自己的“艺术指导”,让孩子不明就里加上大人们告知的词语,恨不得学生在短时间内一步登天。殊不知,孩子被这种火箭般的速度牵着走,写出来的东西,显得少年老成,缺乏童真童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写话学习中缺乏过程体验,其创造性思维始终被填鸭式的教育束缚着,这对以后的写作能力必然有负面影响。我们不禁沉思:低年段语文教师的写话教学,能否放慢脚步,通过一种渐进式的教学手段来真正实现学生写话能力的自我提升呢?
二、分析问题
(一)文献探究
要实现渐进式的写话教学,首先得清楚写话的本质问题——“写话”究竟是什么。笔者带着疑问翻阅相关的资料, 发现“整体感知说话写话”理论体系的研究指出,“小学一、二年级是一个孩子记忆力的真正黄金季节,也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进行相互衔接转换的最佳时机。”[1]从这个研究结果可知,写话作为一种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有着密切的承接关系。另外,写作心理转换理论提出,“作文由思维到表达需要经过三级转换。第一级思维到内部语言,第二级内部语言到外部口头语言,第三级口头语言到外部书面语言。” [2]这从侧面说明了,写话作为作文的一种初级形式,需要写话者自身的内化,而不是外界的强行参与。
进一步地研究写话教学的对象——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处于“半生不熟”阶段,对语言的整体感知弱。如果要他们一年级就能写出行云流水般的句子,必定强差人意。此时心理学中的“登门坎效应”恰好为渐进式写话教学提供心理学依据。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之下,人们都不愿意接受高难度的要求,因为这既费精力又费时间也难以成功。相反,人们乐于接受较小的、较容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之后,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登门坎效应”。[3]因此,将这种“登门坎效应”心理学研究应用到低年段语文教师的写话教学中,必定有相当大的辅助作用。
(二)意见收集
首先,与同事共同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写话教学以及在实际的写话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经讨论交流发现,同事们一般都会让学生先说后写。由于考试会考看图写话,所以他们向学生提供的写话素材大多数是一幅图画或一组连环画,先教给学生观察图画的方法和叙述事件的四要素,再让学生想想怎么说,最后把想说的写下来。当然,同事们也比较注重学生写话的量变过程,在阅读教学课上就一个词让学生造句,学生回答问题时要说完整的话,这些既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也为以后写一段完整流畅的话作铺垫。至于写话训练的起步时间,大多数同事都选择在一年级的下学期,因为此时学生的词汇量开始增多,语感逐渐增强。可是,令同事们担忧的是,后进生写的句子过于简单,如隔靴搔痒,他们的写话能力逐渐与水平居上的学生拉大距离。
另外,笔者还在低年级学生群体里进行摸底调查。通过对一二年级学生的口头访谈,笔者发现一年级学生对看图写话感兴趣,敢于说乐于写;但二年级的学生由于长期接受这种单一训练,新鲜感渐消,对看图写话的兴趣逐渐减弱。笔者再与一些后进生交流,发现写话不力的后进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写字障碍型,另一种是思想懒惰型。前者因为文字知识不足以将想表达的话记录下来,一段话中总有四五成的文字不会写,也不知道如何用拼音去表达,长持以久必定会怯于书面表达;后者会写字,但缺乏观察力和想象力,写话时几乎没有经过认真思考,总以最简单的句式写发生的事,平时懒于积累词语。
(三)明确目标
经过文献探究和意见收集,再结合自身条件,笔者确定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是一年级学生,研究范围是小学低年段写话教学,实验时间为2013年3月至6月(即第二学期)。研究目标如下:
1. 通过实践,探究渐进式写话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
2. 通过观察,跟进渐进式写话教学中后进生的写话水平;
3. 透过效果,查验渐进式写话教学的有效覆盖面和存在问题。
三、制定计划
(一) 实验对象前期的(第一学期)知识储备
1. 能认读教材规定的400个常用字,会读会写会用教材规定的100个常用字;
2. 能积累特定形式的简单短语,如“看一看”、“又细又长”、“越来越黑”;
3. 能注意量词的运用,如“一座房”“一棵小树”;
4. 能掌握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如“白白的墙”“漂亮的衣裳”;
5. 学会仿照简单的填词成句。例如:“乐乐洗水果。沙沙 。”;
6. 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万字,积极扩充自身的识字量,培养一定的语感。
(二)行动研究计划总表
行动
|
时段
|
目标
|
措施
|
|
总体计划
|
2013年3至6月
|
1.通过实践,探究渐进式写话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
2.通过观察,跟进渐进式写话教学中后进生的写话水平;
3.透过效果,查验渐进式写话教学的有效覆盖面和存在问题。
|
1.在班级里开展教学研究,了解渐进式写话教学的有效覆盖面;
2.以学生的小测答题情况为参考,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写话教学中的得失;
3.加入对后进生的访谈,了解后进生在训练写话过程中的个人感受。
|
|
第一个研究循环
|
2013年3月
|
1.从简单入手,结合阅读教学,挑选有特色的句段,使学生能够填词成句或成段;
2.进行月总结,自我检讨,发现不足,为后续研究铺垫。
|
1.全班随堂填词成句或成段,教师当堂或当天评讲,对后进生要多面批;
2. 及时了解后进生在写话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必要时调整策略。
|
第二个研究循环
|
2013年4月
|
1.针对第一轮的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
2.继续深化写话教学,进一步延伸写话教学的内容,使其可操作性更强,方法更加完善。
|
1.密切关注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写话水平的变化,包括心理变化;
2.进行小结,得出前两轮研究的偏差,并为下阶段研究作准备。
|
第三个研究循环
|
2013年5至6月
|
1.针对第二轮的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
2.在前两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渐进式写话教学的方法指导。
|
分析对比前两轮研究的效果,观察后进生写话水平的变化,再深化写话教学设计,实施教学,争取形成一套较完善的渐进式写话教学方法。
|
四、实际行动
(一)第一个研究循环
1.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知识储备,学生(包括后进生)能掌握简单的填词成句。所以在第一个研究循环里,笔者结合阅读教学,迎合学生心理特点挑选有特色的长句子,让学生填词成句。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春雨的色彩》,里面有一个句式:春雨是 色的,春雨 在 , ;春雨 在 , 也 。这是一个复句,与一年级上学期的单句相比,这种长句式要求学生对句子有一定的把握。这种训练方法对于学习处于中上水平的学生来说,可以应对,但对于后进生来说,会出现如下的一些错误:
(1) 对雨点的动作“落”“淋”“洒”“滴”掌握不够,不懂得如何运用;
(2) 不加思考。例如以学生答道:春雨是白色的,春雨落在雪地上,地上白了。雪地属于冬天,跟春天无关,怎么跟春雨扯上关系呢?
(3) 随心而填。有些后进生喜欢“五颜六色”或“彩色”一类的缤纷词语,就毫不思索填上“春雨是彩色/五颜六色的”,至于后面的空他们无暇顾及就不填了,因为他们想不出来春雨五颜六色的理由是什么,但是他们就是喜欢春雨五颜六色。
2.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一年级组的老师们集体开会商量应对策略,总结如下:
(1) 后进生平时不愿朗读,阅读量不多,语感自然比其他同学弱。因此,老师要求后进生多朗读,每天坚持30分钟的课外阅读,逐渐培养语感;
(2) 要求全班学生在仿写之前先说(心里说)后写,养成写完之后检查句子是否有误的习惯。对于后进生,先让他们口头说,待老师即场指出错误,及时改正,再填好句子;
(3) 对于上述那种随心随性、不管后果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一方面可以硬性规定每个空都要填,注重面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限制条件说好一句话,要顾全大局,不能爱填不填。
3.效果
经过三周多的对策执行,全班学生的填词成句能力基本过关,后进生出现的问题也有效得到遏制。他们的语感逐渐加强,在填词成句过程中有词语意识,先理解词语再写,不再像以前那样不加理解不负责任就写下来。另外,笔者还与后进生交谈,发现后进生对写话的抗拒心理开始减弱。他们表示,这种难度不太大的填词成句让他们开始尝到成功的甜头。
4.反思
这一研究循环所取得的成功效果,离不开一年级老师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同时,后进生在这一研究阶段的进步不代表他们已经完全脱离了“后进生”的身份,在后面的研究中,随着渐进式写话教学的层层深入,后进生面临的挑战将越来越大。
(二)第二个研究循环
1.分析
经过上一轮研究循环的训练,全班学生基本能完成填词成句,对词语的理解比较深入。于是接下来,笔者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仿写句子,限定句式。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识字4》,笔者在课堂的拓展环节中让学生进行仿写,仿照“蜻蜓半空展翅飞”,提示要有什么动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三个要素,规范学生的语言,使学生懂得遣词造句。可是,两周训练时间过去了,笔者发现学生在实际写话中,语句显得单调枯燥,过于简单。如此下去,学生必定会停步不前,永远停留在第一研究循环的写话水平上。因此,第二个研究循环必须要进行深层调整。
2.对策
笔者决定,再用两周的时间训练学生开阔思路,变换句式说话写话。在《夏夜多美》(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感谢”一词。笔者想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感恩,就先让学生简单地用“我感谢……”说一句话。在笔者的意料之中,全班学生都回答得很好。笔者然后让学生用“……感谢……”说一句话,再递进式地用“我感谢……,因为……”说一两句话,如此循序渐进,使学生既知道原来一个词的意思可以用不同语境的句式体现出来,也明白说出来的话不一定要用唯一的句式表达出来。
3.效果
经过近四周的由易到难的训练,学生普遍能将句子写丰满,写具体,并懂得灵活地变换句式。例如学生写校园美丽的花草树木时,句子显得活泼不死板,以下是笔者收集的学生语句:
“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很多美丽的花朵。”
“可爱的花草布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校园里的桂花开了,散发出一阵阵的香味,我喜欢校园的美,校园的香!”
而对于后进生,虽然学习进度比其他学生慢了一周,但因为给出了足够的训练时间,加上心理承受压力并不大,他们在最后的一周里写话水平达到了第二阶段要求的目标。
4.反思
这一研究循环所取得的效果,比第一研究循环取得的效果还要好。这是由于在过程中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及时跟踪后进生的学习进度,适当将训练时间延长,使学习后进生和中上水平的学生实现写话水平的异步达标。
(三)第三个研究循环
1.分析
通过前两轮的研究循环,学生的写话能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想象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针对想象力问题,笔者与低年级的同事们一起讨论,想到了可以利用课文故事或者课文插图去让学生展开想象,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普遍都敢说敢写,并且会说很多写很多,有表达的欲望,但却出现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学生的病句较多。
2.对策
针对病句较多这一现象,笔者在平时的课堂上非常关注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病语”,例如学生回答“体育课上我们进行什么活动”这个问题时,一学生回答“打足球”,笔者当场引导纠正了他的错误,再让他重新说一遍,直到正确为止。在批改学生的写话作业时,对于后进生,笔者尽可能多地对其进行面批,让他们及时修改初次出现的病句。在评讲写话作业时,笔者会点名读出优秀写话作品,起鼓励示范作用,同时,也不指名道姓把一些病句呈现出来,请学生改一改,加深印象。
3.效果
虽然一开始学生讲的“病话”“病句”错漏百出,但后来经过三周的不断调整,学生基本能够先思考句子的严密性再说出来。尤其是后进生,这个研究循环也帮助他们锻炼严密的写作思维,对以后的写作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4.反思
后进生的出现是一朝一夕的小问题聚集而爆发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与信心,相信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成功。在第三个研究循环,虽然后进生还存在一些小问题,这也是笔者预料之中的,毕竟后进生的思维习惯难以在短期内改正过来。
五、总结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研究,我们的研究目标基本达到,渐进式的写话教学内容遵循“登门坎效应”心理学现象,操作性强,其有效覆盖面能惠及后进生,并且避免了后进生对写话产生抗拒心理。总的来说,渐进式的写话教学对小学语文的写话教学能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种渐进式的写话教学如果进度把握不当,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心理。因此,在实施渐进式写话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除了多关注学习后进生的心理之外,还应适当观察其他学生的心理,使渐进式写话教学真正发挥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宗奎.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2] 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6.
[3] 黄希庭.心理学辞典[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9.
相关阅读推荐:
› 小学写话教学论文:小学低年级渐进式写话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