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点评
本学年是三年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重点锁定“强推广,凝特色”,同时, 继续深化基础学科课程改革,凸显律动课堂的特色,全面提升巴蜀课程品质。形成创造与个性共生的课程文化:课堂因学生而变、管理因学生而变、课程因学生而设。
黄春柳老师执教的一年级唱歌课《 草原就是我的家》:
一、 能把知识点巧妙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这节课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初步了解和感知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黄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训练,例如:生活中布谷鸟和牛妈妈的声音、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声音等,让学生很直观、充分的认识音的高低,不抽象。然后从生活中音的高低过度到音乐中音的高低,例如:音乐中碰钟和木鱼的声音,钢琴弹奏的音,这就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校“尊重”、“激发”、“共生”理念中的“尊重”,它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生和生之间的互动,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体现了对孩子个性的培养。
二、 抓住音乐教学的特征,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兴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黄老师利用《我是人民小骑兵》的故事,主人公小巴特去草原上当自愿者,为牧民们放牧、帮牧民们挤羊奶等活动去触动孩子们的心灵。
三、 教学细腻落实,为了建立学生音的高低的概念,老师从生活中音的高低到音的高低再落实到歌曲中音的高低,不停的和孩子们一起用探究、寻找的方法,通过手找音的高低,童谣,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以学生的能力定教,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的玩中学,学中玩。
四、 教学环节非常清晰,整个课堂结构从探知、创设情景、设疑,给孩子一个探究问题的空间,把学习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去认识音的高低,最后达到了“共生”,孩子们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不仅学会了音乐知识,而且体会了音乐带给孩子们的美感,达到了教学目标。
五、 教态自然大方。老师的教态亲切、大方、自然也是这节课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教学案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黄老师积极投入,深入思考。在设计时,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探究过程,教与学思路和师生双边活动等进行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清晰、循序渐进的、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明确在课堂中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 全方位地构建强化师生间的交流,真正促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