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中国的社会结构在近现代处于急剧的变革中,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变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本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是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最后一节课。它上承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和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同时又相对独立,共同反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各个层面。在近现代史上,大众传播媒体是中国发展最快的事业之一,它的发展一方面体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另一面给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报刊业发展的表现,了解近现代广播事业、影视事业诞生和发展的状况,了解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报刊、电影发展简表,通过阅读课文并概述广播、电视、互联网发展状况,了解近代以来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状况。通过图片和史料,通过举例生活实际和亲身感受的例子,归纳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辩论互联网的利与弊认识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资料和现实生活例子感受大众传播媒体对民众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影响。通过辩论互联网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协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树立正确网络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大众报业的发展是本课的重点,发挥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主要作用,时期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性质不同,发挥作用也不同,所以列为重点。互联网对民众生活影响是本课的难点。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彻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但互联网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开展辩论,认识互联网利与弊,这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因此列为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学生学情分析:
大众传播媒体的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跟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学生对本节课会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能力方面,经过高一上学期学法指导,已经基本掌握阅读课文、查找资料、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参与讨论等基本的学习方法。
(二)教法学法: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引导者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历史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学习和启发讲授相结合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读图分析、列表归纳、合作讨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所利用教学资源:图片、材料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图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喷射式焰火点亮鸟巢、翟志刚出舱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问: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信息。学生回答完进行总结,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为大众传播媒体,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应用时政热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主题,拉近学生与本课内容的距离。
(二)讲授新课(新课的推进是以通过进入展厅形式使学生了解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状况)
1、进入第一个展厅:报纸
①、阅读课文并制作大众报业发展简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动手能力,初步了解大众报业发展状况。
②、展示《邸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唐代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昭文新报》, 1873年8月8日,艾小梅在汉口创办,这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初为日刊,后改为5日刊,该报是仿照香港、上海的模式办的,内容以奇闻轶事居多,间有诗词杂作,虽然也有一定的读者,但销路还是没能打开,出版不到一年便停刊。接着在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出现了中国人办的报刊,比较重要的有上海的《汇报》、广州的《述报》和《广报》。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全国出版的报刊达120种,80%以上是中国人办的,它们遍及全国许多城市,形成了我国第一次报刊出版高潮。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报刊活动不仅打破了外报垄断的局面,而且还推动了运动的发展。《万国公报》、《强学报》、《时务报》。《民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设有论说、时评、谈丛、选录等栏目。先后参与编撰工作的陈天华、朱执信、章太炎、刘师培等。孙中山在为《民报》撰写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红色中华》1931年创刊,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机关报,在瑞金叶坪村出版。成为党和政府用来组织战争和经济动员的有力工具。《新华日报》自创刊直到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封禁为止,在国民党统治中心英勇战斗了9年1个月又18天。宣传马列主义、坚持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同国民党展开了多方面的斗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中国传媒大学主办2008年中国消费者理想品牌大调查之报纸前三甲:《南方周末》、《参考消息》、《人民日报》图片。
设计意图——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再次认识大众报业发展状况,为后面学习起铺垫作用。
③、举例生活中所你熟悉的并经常阅读的报纸有哪些?说说报纸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完展示三则材料思考大众报业的发展对人们现实生活起到什么作用?回答完总结作用:第一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第二在传播新闻、舆论监督、通达民情、立言议政、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在报刊多样化和更专业化的今天,它对人们的学习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经济发展等各方面产生了全方位影响。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活跃课堂气氛,了解报刊的作用,再通过材料使学生获取报大众报业的发展对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信息,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能力。
2、进入第二个展厅:广播
①、阅读课文并概述近代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状况。学生回答完展示中国广播事业发展状况。(1)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上海)。(2)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3)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4)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归纳、表述能力。
②、展示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中国传媒大学主办2008年中国消费者理想品牌大调查之广播前三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说说自己喜欢收听的节目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感受广播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③、展示罗斯福“炉边谈话”和韩国总统李明博开通“广播演说”,仿效罗斯福的材料。
设计意图——感受广播的作用,沟通民众,使民众了解国家政策,树立渡过危机信心。
3、进入第三个展厅:影视
①、阅读课文并制作近代中国电影的发展状况简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动手能力。
②、展示图片:中国第一部自拍电影《定军山》、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国际上获奖电影《渔光曲》、《孤儿救祖记》、《八千里路云和月》、《小城之春》、《三毛流浪记》。展示赵丹、朱飞、胡蝶、阮玲玉等影视明星图片。展示2007年国产电影《投名状》、《色戒》、《苹果》、《集结号》、《长江七号》图片,看了《投名状》不相信兄弟;看了《色戒》不相信女人;看了《苹果》不相信男人;看了《集结号》不相信组织;看了《长江七号》不相信地球人。展示图片:《少林寺》、王宝强、《天下无贼》、《士兵突击》,讲述王宝强受到《少林寺》的影响走上成功的故事。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拉近学生距离,感受中国电影辉煌成就,感受电影的影响。
③、阅读课文并概述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状况。学生回答完展示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状。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归纳、表述能力。
④、展示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中国传媒大学主办2008年中国消费者理想品牌大调查之电视前三甲:CCTV–5、CCTV–1、CCTV。说说自己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有哪些?谈谈电视对民众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活跃课堂气氛,感受电视的作用。
4、进入第四个展厅:互联网
①、阅读课文概述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状况。展示互联网在中国发展情况。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003年上半年用户达到6800万户,居世界第二位. 2005年上半年用户突破1亿. 2008年网民突破2.5亿,跃居世界第一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表述能力。
②、展示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中国传媒大学主办2008年中国消费者理想品牌大调查之网站前三甲:百度、新浪、搜狐。分组辩论互联网的利与弊。展示互联网影响。利:政府职能网络化为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服务、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网上理财、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收发电子邮件、玩游戏、查阅资料、交友聊天、看新闻。弊:给青少年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迷恋网吧、沉迷游戏、误入歧途、荒废学业;沉迷虚拟世界,不利于正常的社会交。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收集材料、整合材料、论从史出的能力。
③、展示图片:“网”口夺子,探究问题:你如何解决图片中反映的问题?
设计意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树立正确网络观,合理应用网络。
5、小结,学生总结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四、说体会
1、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历史课程标准解读》、《福建省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2、资源要整合,贵精不贵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最大亮点能跟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3、营造一个健康、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