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会考复习课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3章第2、3节的内容,在教材中属于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的化学成分和细胞分裂的知识相联系,同时也是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理论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几乎是每年会考都有所涉及,所以复习好这两节显得很有必要。通过科学的有效的复习不但可以理解本节知识点还可以进一步加深高二学生对其它章节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因为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DNA分子的结构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条件和特点不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3.课时安排
相比其他章节内容,本小节知识点不多,借助于构建DNA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加之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做到一节课就复习完,故安排1课时。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
1、所教学生学业成绩不理想。
2、主要原因: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欠缺信心。
3、发展非智力因素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的指导思想
以“自主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的理念为依据,在完成高二复习课的教学任务过程中,强调学法的指导,并且在课堂上运用“自我效能论”,用发展性评价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潜能,同时促进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自我效能论”是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班杜拉于1982年提出的,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对结果的期望的先行因素的影响。
自我效能形成后,对人的行为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①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②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③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已习得行为的表现;④影响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解决学习困难,提高复习的效率,大容量、高效率地完成该小节知识的复习。
2、能力目标:
①掌握高效率学习方法进而提高解题能力。如:比较法、类推法、示意图法。
②培养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即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挖掘学习的潜能。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DNA分子的结构
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条件和特点
六、教学的策略
1.传统复习课多数将旧知识进行简单重复呈现,学生的兴趣不大,收效甚微。
本节课将运用模型建构法、课件演示法、类比复习法等多种教学法,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复习。
2、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使用Powerpoint和Flash等软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教学流程图
1.开始(课前准备工作:学生结合历年会考真题测评及复习)
2. 导入
3.复习DNA
分子的结构
4.复习DNA
分子的复制
5. 知识点巩固
6. 课堂小结
八、板书设计
在板书中,我根据板书的“规范、工整和美观”的要求,结合08、09两年会考压轴题均为概念图的实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概念图式板书。在其中,注重了重、难点的突出,使学生对知识的结构、层次、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和理解。
DNA的结构和复制
九、作业布置
在作业的布置中,我严格遵循“重质量、轻负担”的指导思想。不搞题海战术,精心设计习题,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主要设计了两种题型:选择题和填空题,并把习题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两部分,基础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针对的是中等以下的学生;提高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针对的是中等以上的学生。这样做既照顾了整体,又兼顾了部分优秀群体学生,很好地巩固了课上所复习的知识点!
十、教学效果反馈
①在教学中我把DNA结构模型的制作实验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扮演科学家角色制作DNA模型,这对学生理解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和DNA的结构非常有益。这样可以使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等教学重难点轻松突破,同时情感态度也得以升华。
②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时间较紧等因素会对教学效果起一定的限制。有关碱基计算问题放到第二课时讲解。
第 1 页 共 4 页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