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和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首先,说教材
我将从这五个方面依次展开。
1.课标要求
我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课标进行了从浅到深的解读,具体如下。我认为课标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习俗变迁的时代意义和本质特征,并感受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2.教材地位和意义
①地位。本单元内容是新课标教材较之大纲版教材新增内容,本课内容和本单元的另外两课内容全面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②意义。一是生活习俗的变迁可以折射出当时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状况;二是社会生活史研究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研究视角向下,更加关注普通百姓。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侧重于掌握变迁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比较能力、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侧重于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侧重于新史观的贯彻体现,我将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角度展开教学。
4.教材基本结构
本课分为两个子目,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整合,将其分为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异味争尝——并行于世的中西餐、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和移风易俗——风俗习尚的大变革四个部分,这四部分也是我组织教学的重要提纲。
5.教学重难点问题
根据课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基本史实和本质特征;教学难点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其次,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学生优点:我校是湖北省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已储备了相当的历史知识,他们初步具备了历史阅读、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强,求知欲旺盛。
学生不足:知识面有待拓宽;尚未实现由依赖型、记忆型学习向独立型、理解型学习的转变;对历史学习兴趣不浓。
2.教法。①讲述法。利用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引导学生分析变迁的意义。②讨论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③演示法。通过演示自制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学法。学生应该掌握以下两种学习方法:①自主探究学习;②合作探究学习。
再次,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中我将按照三部曲展开,第一:了解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表现和本质特征;第二:总结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原因;第三:探究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层层推进,不断提高。
结合实际,导入新课
我将结合地方特色,以荆州的百年变迁导入新课,因为荆州的百年变迁是近现代中国变迁的缩影。我会出示湖北荆州非常有名的三个地方——关帝庙、便河街和中山公园的相隔百年的对比照片。首先这些地方学生们很熟悉,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强烈的对比冲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变化,而要清楚的了解某事物变化,必须了解它过去的情况,那就让我们一同参观一下,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展,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
第一:了解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表现和本质特征
我创设了“展厅展览”这一新情境,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服饰组、饮食组、居住组和风俗习尚组,并要求各小组搜集和本组相关的历史图片材料,我和各小组成员一同挑选照片并制成展品,最后推选一名同学担任本组展厅的讲解员。
本部分的基本模式是各小组展示、讲解后,我来引导同学总结归纳。
服饰厅: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首先,服饰组同学进行展示讲解,我们依次看到展品一:末代皇帝溥仪和婉容服饰变化的一组照片;展品二:清代官员补服和中山装,感受专制到民主变化;展品三:民主人士宋嘉树全家福,传统服装与西式服装并行于世;展品四:带有浓厚时代印记的列宁装、工装、布拉基和文革的“绿军装”;展品五:现代人五彩缤纷的服饰。展示结束后师生一同归纳出近代中国服饰变迁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我将其归纳为三个时期,如下:
1.国门洞开,西服东渐——鸦片战争后的近代社会
2.激情岁月,衣着朴素——20世纪的50年代至70年代
3.变革年代,风光无限——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饮食厅:异味争尝——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离开服饰厅,我们一同走进饮食厅,我们依次看到展品一:上海最早的洋餐馆和中国人吃西餐;展品二:计划经济时代的见证——各种票证;展品三:菜篮子工程,人民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展示结束后师生一同归纳出近代中国饮食变迁的基本内容。我将其归纳为四个时期,如下:
1.南北特色,舌尖中国——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2.西餐传入,异味争尝——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
3.计划经济,凭票供应——新中国前期
4.改革春风,追求品质——改革开放后
居住厅: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
离开饮食厅,我们一同走进居住厅,我们依次看到展品一:东方传统建筑四合院;展品二:天津租界的小洋楼;展品三:中西合璧的上海石库门;展品四:安居工程的居民小区。展示结束后师生一同归纳出近代中国居住建筑变迁的基本内容。我将其归纳为三个内容,如下:
1.传统住宅,东方特色
2.欧风美雨,建筑西化
3.安居工程,百姓富足
风俗厅:移风易俗——风俗习尚的大变革
最后我们一同走进风俗厅,我们依次看到展品一:近代中国的落后习俗;展品二:近代中国人不同时期的结婚照;展品三:改革开放后中国人休闲方式的多元化。展示结束后师生一同归纳出近代中国居住建筑变迁的基本内容。我将其归纳为两个内容,如下:
1.剪辫放足,时代强音——建国前
2.社会主义,崭新风尚——建国后
各小组同学展示后,师生合作共同完成一张基本史实的表格,由此夯实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本质特征,即西化、平等化和世俗化。
本部分以学生课前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自我展示为主,通过创设的新情境,让同学们身临其境般的回到近现代的每个时期,既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又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部分时间控制在20分钟。
第二:总结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原因
本部分我将充分使用材料教学法,分别从政治、经济、外贸和观念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
政治原因方面:出示两段材料,提出问题:结合材料,概括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原因是什么?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资产阶级政治改良和革命运动的推动作用。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政治变革的社会意义。
经济原因方面:出示一段材料,要学生回答近代上海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变化表现;再出示一段材料,要学生总结材料中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新现象?然后我将从近代化史观角度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解读,让学生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工业文明的传入,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社会阶层出现,是推动物质生活方式和习俗变迁的重要原因。
外贸原因角方面:出示两段材料,提出问题:结合材料,总结影响消费习惯变迁的原因是什么?我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从全球史观角度进行总结,得出结论:中外贸易的发展,外来商品的传入,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资料和消费结构。
观念原因方面:出示两段材料,提出问题:影响婚姻礼俗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我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得出结论: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紧接着我会用文明史观对问题进行升华,让学生意识到,风俗礼仪的变化是人类文明的演进,体现了平等化、平民化、世俗化的特征。
最后通过幻灯片对本部分内容进行小结,同时提出问题:除了这些原因,你认为还有那些原因呢?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三:探究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本部分我将分别从政治进程、经济发展、传统文化改造和改变国人形象四个角度进行深入探究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历史意义。
政治进程角度:我会出示两段材料,提出问题:对比两段材料,说明中国人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意义?学生可以回答出由不平等到平等的变化,我会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种变化实质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民主化。
经济发展角度:出示一段材料,提出问题:结合材料,说明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说明国人接受了工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经济工业化。
传统文化改造角度:出示一段材料,告诉同学们第三点意义,即吸收西方文明的先进成果,改造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充满生机。
改变国人形象角度:出示一段文字图片材料,提出问题:外国人眼中中国人是什么形象?通过漫画,可以看到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是落后、残酷、丑陋的。我会在基础上告诉学生,自晚清以来,辫子不在被外国人当做“异国情调”而加以简单描述,而是作为“劣等民族”的符号加以嘲弄。由此学生自然可以理解变迁的第三点意义:改变国人形象,理性的接收西方文化。
最后进行小结: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意味着中国开始逐步踏上近代化进程,由古代农业文明迈向近代工业文明。
问题探究到此,我将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生活方式和习俗变迁意义的“另一面”。出示材料,提出问题: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过程中的哪些现象?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在变迁过程中出现了盲目崇洋、奢侈消费和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些现象给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呢?我再讲解,然后为学生呈现启示。
最后通过图示小结本课内容,并出示一段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得出结论:答案:近代中国尽管多灾多难,但是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向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方向迈出的艰难的第一步。
布置作业、启发探究
我将结合乡土特点,布置研究性学习作业,以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中山路的改造为案例,探讨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古建筑,路在何方?
首先,出示两段段材料,告诉学生城市古建筑对于城市自身的意义和古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
然后,出示一组文字和图片材料介绍荆州市沙市区中山路的历史和现状。并给出基本方向:城市和城市建筑是中华文明的载体。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回顾总结、梳理知识
我将通过自制的一组动画,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提升,使学生能够加深印象,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
以上是我说课的具体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