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反思
《小树有多少棵》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课,是关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乘法”。
教学前,我做了学情调查,发现对本节知识的基础差距较明显,显的差像3×20这种题目的得数,有的学生不用考虑,就可以直接说出答案。但是,至少有1/3的学生会不清楚,这是本班学生的学情。
课上,从导入开始,我有意识地利用生活情境复习之前的乘法口诀表(从购整捆的小棒导入),为本节新课“小树有多少棵”作了铺垫。当从主题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孩子们兴致盎然。
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方向。利用旧知与新知的联系,学生能根据复习的内容顺势迁移到本课学习中。这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每捆20棵树,3捆就要把3个20相加……”
“可以把3×20,就是3捆小树合起来的总数……”
“就是把20+20+20,等于60(棵)……”
……
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只要是合理的说法,尽管不那么完整,我都给予肯定。当提出4捆小树、5捆小树时,孩子们也就明白该怎么样做更好了。
要求学习的目标是学生形成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是迁移的目的,也是孩子必须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
在练习中,有出现“3×2 30×2 300×2”这类题目,再让学生计算完观察,然后发现问题。大部分学生只会说“积每一次多一个0”这样的话,对于乘数和积之间的关系表达不那么顺畅,但是在交流中发现孩子还是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的,知道当乘数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时,积也跟着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此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用完整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不能停留在零散的语言上。
相关阅读推荐:
› 小树有多少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