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教学案例及评析
——《认识角》教学案例及评析
摘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合理的进行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优化学习过程,改变解决问题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知识探究、实现学习“再创造”的条件,开阔学生视野,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有效性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合理的进行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
《认识角》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角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由学生熟悉的实物“书本、钟表、扇子”抽象出角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通过画一画、折一折、找一找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角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一、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
片段一:回顾旧知 导入新课
回顾学过的平面图形。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平面图形,请看大屏幕,这是谁?(课件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
由三角形导入新知。师:请大家在自己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面上的图形,有谁认识它?(角)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片段二:总结收获 评价激励
师:角的知识有很多,今天我们只是初步的认识了角,请看大屏幕,看我们平面图形里又出现了一个新成员是谁呀?(角)(课件出示:平面图形添加了角)
师:老师想用一个符号评价大家的表现,猜猜是什么?(学生猜测)是一个对勾,这上面有没有角?角的顶点在哪?边在哪?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
评析:角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现学生认识的平面图形,由三角形的图形转换到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并提出要求:“在自己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面上的是什么图形?”由旧知过渡到新知,从而自然地引入所学的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课件演示学生认识的平面图形中又添加了一位新成员——角,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平面图形,建立起数学的知识体系。通过教师用一个对勾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里,就在自己身边。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
片段三:初步感知,认识角
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师:许多同学不但会找角,还能准确地指角,但是,我们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师:请看到大屏幕。(课件出示书本、钟表、扇子抽象出角的过程)
认识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师:通过大家的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课件演示,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课件闪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同桌互说,进行汇报。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这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跟老师读,看看每一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指出黑板上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指,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在指角的时候指出的恰好是角的顶点和边,所以以后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这两部分准确地指出来。
评析: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数学中比较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具体,使学生的学习不再觉得枯燥秋乏味。运用课件演示从观察的实物中抽象出数学中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并利用课件反复闪烁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利用了多媒体特有的感染力与表现力,使乏味的概念性知识生动形象地再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片段四:探究新知 了解角
师: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我们不仅知道了数学中的角是怎样的图形,还学会了用尺子画角,接下来,我们进行几个活动(课件演示:参观造角工厂——工人小明造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
师:这三个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它们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汇报(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学生活动。师:想不想像小明一样造角?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造一个角、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再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
同桌一大一小玩造角游戏。
练习:比较角的大小。师:老师这有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学生回答)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比较角的大小)
评析:通过“参观造角工厂”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观看课件演示的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这一知识点,学生用活动角造角的活动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判断、媒体演示、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学生们经常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1]”
教师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课程特点,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树立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优化了学习过程,改变解决问题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知识探究、实现学习“再创造”的条件,开阔了学生视野,大大地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所以,我们教师应踏踏实实地竭力探索数学课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构建的知识海洋里自由遨游,为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插翅添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