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说课稿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木兰诗》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它是一首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这个单元共的五篇课文 都通过与祖国息息相关的事物来表现爱国主义主题。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学习《木兰诗》,要反复朗读,体会民歌明朗刚健的情味,质朴生动的语言,在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本课语言文字通俗,我计划把朗读课文、分析人物、感悟语言特点作为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自学为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木兰诗》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0世纪90年代,受经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对本诗中作者要表达的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能力区分又有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吃了”。另一方面,教师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设计
1、依据
阶段目标: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
单元目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2、确定教学目标
围绕阶段目标和单元目标以及学生分析,本课通过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 内容:(多媒体展示)
知识目标:①、初步了解一些文言知识。②、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③、感受花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
能力目标:①、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②、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③、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英雄气概。
三、课堂结构设计
1课堂结构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 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采用这样的课堂结构:
通过 诵读法,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通过 复述法,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
通过鉴赏法,理解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
通过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活动
这篇文章是诗歌,教学大纲要求此文背诵,而且还要求学习它的艺术特点,并运用到写作中,于是我在上此课时要求学生用以下方法学习。
(1)诵读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现诗歌的声韵美,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复述法,提示学生复述时要注意抓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 (3)合作探究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繁简相宜的结构安排。
四 教学媒体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
五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程序如下(重点为反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并当堂背诵课文)
(一)导入新课 我设计动画片《花木兰》片断激情导入,让学生对花木兰这个巾帼英雄有个整体的感知,对下文的讲解打下铺垫,同时也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二)朗读背诵
1、检查预习
(1)请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当场订正误音,扫清字词障碍。
(2)解释词语 用多媒体展示机杼 鞍鞯 辔头戎机 朔气 金柝 铁衣 策勋 可汗 著 云鬓 扑朔迷离 傍地
(3)了解本文的出处和体裁等文学常识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多媒体 展示)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了解文意。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让学生了解复述的特 点。
3、概括要点: 提问:请同学们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各段内容,同学们可相互小声 讨论。(多媒体展示:停机叹息 替父从军 出征准备 行军途中 十年征战 天子封赏 辞官回家 喜迎英雄 恢复女装引喻赞颂)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也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4、背诵课文 请学生在了解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背诵课 文时可先分段背诵,然后整篇背诵,这可加快背诵的速度。
5、检查背诵 大部分同学尽量当堂背诵,个别学生课后完成。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 完成诗歌背诵任务和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教学程序如下(重点为分析人物形象和了解艺术特点)
(一)检查上节课学的文学常识内容和文言知识情况
(二)朗读课文
(三)赏析人物形象 请同学用一句话“我觉得木兰是一个﹍﹍的人”来概括木兰的形象。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只要言之成理,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这一环节采用集体讨论的方法,共同形成对木兰的深刻认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忠孝两全 勇敢善战 重视亲情 不慕富贵 美丽动人 谨慎机警,又可归纳为:女儿情怀 英雄气概)。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木兰这个巾帼英雄形象,,既达到学习本文的重点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做到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四)艺术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领会本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从结构上,语言上,修辞手法上进行欣赏,学生可以找出诗句,讨论后发言,教师总结)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本文为一首乐府民歌,有其明朗刚健的情味,质朴生动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这就要求学生从语言、结构、修辞手法上进行品析,通过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拓展与迁移
⑴说说你心中的英雄形象,目的是扩展知识面
⑵练习题,目的是巩固课文知识
(六)反思活动
通过学生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进行反思,目的是更加系统的理清课文思路,查找亮点和不足。
相关阅读推荐:
› 木兰诗说课
› 木兰诗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