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唱《紫竹调》说课稿
上教版五年级音乐说课
一、说教材 说学生
(一)分析教材、分析学生
说课内容选自上教版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牧笛声声”——学唱江苏民歌《紫竹调》。
学唱《紫竹调》是第三单元“牧笛声声”的第四个内容,前几课听《牧笛》,唱《小牧笛》和听沪剧曲调《紫竹调》,都围绕民族音乐为学生进一步学唱《紫竹调》作好铺垫。《紫竹调》既是上海地方戏沪剧与滑稽戏的基本曲牌、常用曲调,也是江南地区的民歌小曲。本课很好地体现了二期课改将“喜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三至五年级《音乐》课程审美情感发展目标之一。结合两纲教育,通过欣赏、演唱、了解《紫竹调》的相关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对江南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留意、多关注本土音乐和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
沪剧曲调《紫竹调》与江苏民歌《紫竹调》旋律相似,给人以轻松活泼,婉转流畅之感,不仅悦耳动听,而且歌唱性强,配上歌词的《紫竹调》,更是把江南民歌清新、柔美、秀丽、委婉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本课是在前一课时欣赏沪剧曲调《紫竹调》的基础上,学唱江苏民歌《紫竹调》。
本届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少数学生具有器乐、舞蹈特长。在三年级至五年级这个阶段中,我一直注重培养学生静心聆听、感受音乐的习惯,鼓励他们交流对音乐不同的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努力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们能够发挥音乐想象力,愿意与同伴交流对乐曲的理解,大部分同学具有敏锐的音乐听辨能力和较强烈的表演欲望。
(二)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与学生情况的分析,根据课标中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目标维度,我将本课的目标制定为:
1、欣赏并学唱《紫竹调》,感受歌曲抒情、优美的意境,初步培养学生聆听、哼唱江南民间小调的兴趣,激发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乐于和同伴交流并在合作中体验音乐学习的快乐,体验自主探究成功后的喜悦。
2、引导学生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紫竹调》,初步感知“紫竹调”这一曲牌的旋律特点,体会并初步表现歌曲优雅、委婉的韵味。
3、在复习聆听、旋律听辨、小组讨论、学唱歌曲、拓展欣赏等音乐活动中,体验《紫竹调》的独特韵味。
(三)教学重点
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音乐课上也无法忽视学生情感的体验与表现。江苏民歌《紫竹调》以抒情、优美为特点,因此,把引导学生用柔美连贯的声音、较准确的节奏、音准演唱歌曲,初步表现歌曲优雅、委婉的韵味作为本课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
歌曲中多处出现了一字多音的演唱和切分节奏,一方面,江南民间小调委婉、细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字多音的唱法上;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一字多音的唱法和切分节奏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将切分节奏和一字多音的正确演唱作为本课的难点。
(五)课时安排与教学准备
本课为学唱江苏民歌《紫竹调》的第1课时。
教具准备:音响资料、自制课件、钢琴、小铃、木鱼等打击乐器。
二、说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标准对于本阶段音乐课内容与要求的设置,基于以上对教材、学生的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分析,以体现学生主体性为出发点,将以下几点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1、二期课改强调这个阶段的学习应尊重学生在一、二年级中已养成的学习习惯,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中年级的学习。因此,教学设计中注重以游戏、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2、根据二期课改“在唱歌学习中应提倡以听觉为先导,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必须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精神,教学环节采用了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唱歌曲。
3、二期课改提出了改革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因此,在学唱歌曲中尝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
4、三至五年级音乐课的审美行为发展目标提出: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进一步扩大认知范围,体验、领悟、探究音乐的内容,初步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学唱歌曲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听辨、比较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教学方法,具体谈一谈教学过程的各阶段:
(一)在沪剧曲调《紫竹调》音乐中进教室
说明:
课程开始,学生在沪剧曲调《紫竹调》音乐中进教室,营造欢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回忆,为后面的学唱作好铺垫。
(二)温故知新
1、音乐游戏
2、出示简谱,唱旋律
说明:
围绕“这首器乐曲属于哪一种民间风俗音乐?” “江南丝竹乐有哪些特点?” “《紫竹调》是哪个地区的民间小调?”三个问题,通过游戏的方式选择正确答案,在有趣、和谐的气氛中复习上节课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出示歌谱、复习哼唱沪剧曲调《紫竹调》的主题旋律,自然地过渡到揭示本课课题,并为下一环节的听辨旋律作好铺垫。
3、过渡,揭题
(三)学唱江苏民歌《紫竹调》
1、听听辨辨找不同
(1)师生合作找不同
说明:
由于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欣赏,和本节课的复习哼唱旋律,已对歌曲情绪和旋律有了印象,因此以运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分析、演唱歌谱作为学唱歌曲环节的切入点。在“听听辨辨找不同”的游戏竞赛中,多媒体出示分好乐句的沪剧曲调《紫竹调》歌谱,老师以第一句为例,启发学生边看歌谱边听钢琴弹奏江苏民歌《紫竹调》第一乐句,师生合作,听辨、交流并哼唱出旋律、节奏不同的地方,听、唱结合解决切分节奏这一难点。通过师生合作,与学生一起学习歌谱,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准备。
(2)小组合作找不同
说明:
接下去的四个乐句相对而言易于听辨,因此,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歌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这一环节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把学生分成4组,每组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写有“第几乐句”的“紫竹叶”找分别进行听辨、讨论,并提前说明竞赛规则:能听辨出哪里有不同的得10分,能哼唱出不同之处的旋律得10分,能集体哼唱整个乐句得10分。如果其中一组遇到困难,其余的组都可以帮助完成,答对后相应加分。这一设计将音乐性、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在一起,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又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听辨、比较的方法学唱歌曲,帮助学生解决了歌曲中可能碰到的难点,为后面集体跟琴唱谱的环节做好充分准备。
2、集体跟琴唱谱
3、填词演唱
(1)用la跟琴哼唱旋律
(2)听老师范唱,体会歌曲内容
说明:
学唱歌词部分,一字多音处的演唱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为了易于学生演唱,在填词演唱之前,设计了先用“la”代替歌词跟琴哼唱作铺垫,随后,在老师的范唱下加深对歌曲的总体印象,体会江南小调细腻、婉转的独特韵味,也为后面学生完整演唱作铺垫。
(3)出示歌词,跟钢琴完整演唱歌曲
4、巩固难点处的演唱
5、师生对唱,体会紫竹调的特点
说明:
通过师生对唱的方式演唱,帮助学生熟悉歌曲,巩固歌曲演唱,并提示学生边唱边思考歌曲中对称呼应的乐句,体会紫竹调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升华主题
1、学生才艺展示
说明:
这一环节为班级中的特长学生提供小舞台,以《紫竹调》为内容,结合学生们的古筝演奏、舞蹈、小乐器伴奏进行综合表演,重视学生个人才能的表现,交流展示学生在课内外的音乐学习成果,从而增强学生表演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老师演唱沪剧《罗汉钱》片段《燕燕做媒》
说明:
由老师演唱沪剧片段《燕燕做媒》,一方面是因为它吸收了《紫竹调》的旋律特点,另一方面老师亲自演唱更能贴近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体验沪剧曲调的魅力,拓宽学生知识面。
3、总结,升华主题
说明:
多媒体呈现出在国际舞台上多次奏响“紫竹调”的图片资料,老师简单介绍紫竹调在世界上的影响,并结合“申博”成功后,上海的一些著名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纷纷谋求将《紫竹调》确立为上海的音乐形象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多留意、多关注民族民间音乐,努力为继承并发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在江南丝竹《紫竹调》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四、总结
纵观整个教学思路,本课紧紧围绕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把音乐素养的培养、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融为一体,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阅读推荐:
› 紫竹调说课稿
› 沪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说课稿 紫竹调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