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小课题

语文小课题论文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1-10-10 03:43: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词语教学四度空间的运用
●任红英
崔峦老师在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上的总结都提到高年级教学注重分析内容,忽视学习语言,忽视词语的教学。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
确实如此,自实行新课改以来,小学高年级词语教学普遍不重视。一方面,我认为,词语教学只是中年级教学的重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词语理解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课前通过查字典去掌握,显得无关紧要,没必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因此,课堂上很多教师直奔课文内容,把精力都放在分析故事情节上。另一方面,也许词语教学在公开课上很难出彩,所以我们长期以来受各种示范课、公开课的影响,也就对词语教学更加的忽视。
进行小课题研究后,我首先对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地学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第三学段词语教学的目标定位:“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细细分析,这段话对词语教学一共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字面意思的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的明确,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第一、二个层次的要求在低、中段已进行相关的训练,到高段需要的是老师的重视与坚持,让学生养成习惯。在第三个层次的训练上,我重点实践了用“四度空间”词语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词语表达效果。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触摸词语的温度。
脱离语境解词,无异于将花朵摘下来欣赏,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
创设语境,回归到具体语言环境中,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涵咏,用心体会词语的温度。
如《红树林》一文的第二段,写了作者在海上偶遇红树林,所看到的景象。师:本文中对红树林用了“芳馨、婀娜、绚丽多姿”等词语,请读一读。(相机正音)师;你们发现没有,这些词语一般都是用来写什么的?(生:美丽的女子。)师:读一读。(生齐读。)师:大家把这些词语读得真美!在单调的海面上,作者突然看到这美丽的红树林,它在作者的眼里是那样生机勃勃。(生再读。)师:在贫瘠不毛的海滩上,红树林默默地扎根,努力的生长,抵御狂风恶浪和自然灾害,作者对红树林更是充满了感激和热爱之情。(生三读)通过三次语境的创设,引导孩子们去反复涵咏。这样一来,整组词语,就以它们独特的意象进入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读着这些词语,孩子们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海滩上红树林生机盎然、保护海岸生态的美丽奇观。当词语成为鲜活的画面,就被赋予了情感的温度。
在语境中涵咏,不仅体现在教学环节的推进中,就是在作业设计时,我也可以精心安排,尽力让每一道词语训练的题目也富有情感的温度。例如,《草帽记》一文,我设计了一道题目。提示:词语是有温度的,饱含着作者浓浓的情。请工整地书写这些新词,再试着将这些词语分成两类,你更能体会到贺龙同志的镇定机智和白军的愚蠢。“摇头摆尾、人困马乏、得意忘形、神机妙算、拍手称快、喜从天降、镇定自若、眉开眼笑……”可以想像,学生做题的过程,也就是感受和触摸词语温度的过程。在感受中,孩子们会自觉地将贺龙同志的镇定机智与白军的愚蠢进行对比,进而有更充分感受。
二、 点染词语的亮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在词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让孩子们通过想象品读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进而点染词语的亮度。
教学中,要经常引领孩子们激活已有表象,创造新的形象,让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紧密,这样,词语也就越来越难以遗忘,越容易被提取,再生功能也越来越强。
《绿色千岛湖》一课,师:课文中有很多词语非常美,我们来欣赏一下,请看屏幕——(出示一组词语) 群山环绕、岛屿众多、浩瀚、秀丽、郁郁葱葱、幽深曲折、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组词语?(一生读词语,教师正音:幽,瀚) 师:现在请大家依次读词语。(学生读,语气平淡) 师: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再去读读其中的某个词语,想象一下,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生自由读词语,不一会儿,纷纷举手) 师:读着某个词语,你脑海里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 生:读着“郁郁葱葱”,我好像来到了茂密的森林,树枝相互遮掩,看不见天空,里边很静,很静,偶尔传来几声悦耳的鸟鸣声。 师:真美!来,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生:郁郁葱葱。(读得抑扬顿挫,很有绿意浓浓的感觉) 生:我读“曲折幽深”,仿佛乘坐着小船在绿树掩映的小岛中穿梭。生:曲折幽深(读得宁静而略带神秘。) 生:老师,我来读“群山环绕”(学生充满深情。)我仿佛来到了清澈的湖水边,群山和蓝天倒影在水中格外清晰。 师:好一面天然的镜子啊!你读得真美! 师:读着不同的词语,你的脑子里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景象。孩子们,学词语就要学会联想,这样就能把词语学活了。请你把觉得最有味道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教师鼓励学生调动生活经验,用语言对词语进行情景描述,中国汉语的形象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的想象是五彩缤纷的,随着次第展开的一幅又一幅画面,词语的丰富内涵生动地投射在了学生的心湖上。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舒展地联想,入境地朗读,读出了词语的内涵,读出了自己的情感。学生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婉转的诗,在如诗似画的品读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语言的魅力泼泼洒洒地散发着。在这样的教学境界里,词语的亮度被充分点染了。
三、开掘词语的深度。
语文教学当与人的言语生命特性相统一,语文教学的目标当与人的言语生命规律相契合。借助文本,促进学生言语思维的发展,当是词语教学的一项重要旨归。在词语教学中,不同样式,不同意蕴的言语之间的勾兑和交互,多个文本话语之间的相互照应、穿插、印证。无疑为多重言语思维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样的词语教学,因为有了多重文本的参与,而使得词语的深度得到应有的开掘。
《草帽计》 师:文中说贺龙“神机妙算”,请同学们用“三十六计”分析一下,贺龙究竟用了哪些计策?生:贺龙让战士们扔下草帽,迅速转移,用了“金蝉脱壳”。生:贺龙用草帽让敌人自相残杀,用的是“借刀杀人”。生:红军在一旁看敌人自相残杀,用的是“隔岸观火”。 ……师:贺龙同志真是“神机妙算”。
我让学生用“三十六计”来解读“神机妙算”,以“神机妙算”为勾兑的支点,带领学生沉入多重文本,在多重语境之间实现了互文、互训和互见,从而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洞察力、联想力和深度思维。
四、提升词语的效度。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表达”。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达”,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词语在表现中最大限度地增殖。这样,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能很快地转化为“积极词汇”,这样的词语,才是有效度的词语。
《浙江潮》师:这篇课文中,作者用了许多成语和四字词生动准确地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前两天,成都下了一场暴雨,也堪称奇观,请你试着用这些词语来描述一下当时的景象。(多媒体出示“若隐若现、山崩地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惊心动魄 、漫天卷地、猝不及防……)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让学生在语境中,借助词语进行写话说话的训练,这是一种指向于“表达”的训练。这种“表达”,有明确的表达目的和交流对象,有特定的话语情境的言语实践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要运用学过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新的思想情感,在表达中,词语的效度得到了提升。
一学期下来,重视词语教学不仅没有影响语文学习效率和课堂氛围,相反,由于语文和思想感情的统一,注重内化,在运用、模仿中启迪创造,反而让课堂的实效性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