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学叙事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09-28 11:38: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
转变教师角色,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性教学模式也悄然走进了初中数学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目标引领下,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阅读探究、合作交流和巩固拓展为主要环节,通过教师激励引导,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在观察中看到真实、在猜想中体味奇妙、在推理中享受乐趣,从而给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增添了活力。然而,要真正构建起一种完善的、适用的教学模式需要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教学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简单叙述和反思。
新课改下,评价教师的标准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是重“教”,现在是重“学”,过去关注教师行为,现在更关注学生“创造”,打破了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全堂听”的教学习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面对课堂改革有的教师显得无处事从,认为如果让学生自主会变成自乱,如果不让学生自主便是陈旧呆板,实在左右为难。
实例: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过这样的苦恼,在学习《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依据课本中的提示图案,用纸张尽可能多地制作各种不同的立方体表面展开图。在课堂中先简单地描述了表面展开图的定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希望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比较、思考、分析,来了解和掌握直棱柱表面展开图的类型、特征与规律。然而,课堂上的实际现象是,学生虽然热情高涨,却并未把注意力放在探究上,有的闲聊,有的说笑,有的把已制作好的立方体表面展开图模型翻来覆去地折腾,乐此不疲。
反思:面对新课程改革,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错误地认为自主性学习类似于自学,自己无需花多大力气。课前没有充分准备,也没有完整的教学预案,当课堂上出现某些“乱象”时,措手不及,不知道采取何种措施加以引导,束手无策,放任自流。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我把教学舞台完全让给学生,自己充当观众,没有去参与、去欣赏学生的创造,让自己置之度外,从而成为“边缘人物”。特别是自主性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使他难以驾驭教学行为,内心的表现是焦虑和不安,从而对开展自主性课堂教学失去信心。毫无疑问,是角色的错位导致开展自主性课堂教学受阻的原因。
探究:要搞好初中数学自主性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的教学身份是什么,并根据角色定位开展自己的工作。自主性课堂教学能否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角色把握是否正确。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强调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但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一定要摆脱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固有模式,课前应当有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准备,也做好不可预测的应对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应多问一问,及时加以指导、点拨,吸引学生能饶有兴趣地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从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作为教学的合作者,在学生开展自主活动时,千万不能消极“旁观”,而要做积极的“旁观者”,要主动走进学生中间,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了解他们探究的情况,欣赏他们独到的见解,鼓励他们别出心裁的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把握教学方向。确保学生自主而有效。
初中数学自主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这一模式可以使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自主探索”,张扬学生的个性,活跃教学气氛,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总之,现代教学手段不仅是开放的,同时是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