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育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11-02 21:15: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我认为“学习方法是成绩的重要保障”。好的学习方法会事半功倍,而且受益终生。

学生是单独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他们的生活环境、爱好、智力等各有不同,千篇一律的讲解虽会使大多学生会掌握,但不愿掌握或没有掌握的学生又该如何处理呢?教学大纲明确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另外即使掌握的学生也仅仅限于一个知识点,思维不会有任何的发散,充其量只是一个读死书的机器。这与当今的教育目标是相违背的。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成就将来事业的基础,今天的学习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但好的学习方法可触类旁通,终身受益。历史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内容丰富,上接天文,下通地理,与各科知识联系紧密。如何短时间掌握广博的知识,通晓蕴含的道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授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     调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养成可以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在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有的学生目不转睛,面部表情生动变化;有的学生认真专注,面无表情;有的学生两眼茫然。众多的表现只说明一个问题:兴趣。有的学生在别的老师眼中一无是处,但历史成绩非常优秀;有的学生各科成绩都很好,但历史成绩却很差。再次说明一个问题:兴趣。兴趣的培养除自身的原因之外,更多的在于后天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在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我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不是也与鸦片有关?为什么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本,得出名称的得来与战争的目的有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2、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无论教师讲的多么精彩、生动,学生对距离自己久远的历史仍有陌生感,而直观的影像作品可以吸引学生。在信息丰富的今天,教师不妨选取一些经典作品片段,或者以大家熟知的影视作品联系课本知识,效果很好。

二、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三、加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现实的联系

历史对于初中学生感觉久远,许多学生感觉学习历史无从下手。加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现实的联系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时,提问:在初一历史、地理课上,大家接触了日本,对日本你有什么了解?在讲述红军长征时,联系毛泽东的诗词;在讲述美国霸权时,联系利比亚的动荡等。由此学生对历史课的看法逐步改变,进而参与课堂学习。

  四、提供课堂参与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发言、表演、管理,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班级进行小组管理,每次提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改变以往胆小者、学困生远离发言的现象;不定期组织小组竟赛;小组中人人都是管理者,造就主人翁的状态。经过一段时间,课堂上再也没有无所事事的“独行者”。

教无定法,学生自主学习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今天的“教”是为明天的“不教”,学生今天的“自主”是为明天的“独立”。自主探究学习之路,相信会越走越宽。

 

 

上一篇文章: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下一篇文章:初中生物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