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语新编》 甲 我们祖国的语言丰富多彩。 乙 对!因为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甲 特别是一个相声演员,对祖国语言要不断地研究。 乙 当然!相声是语言的艺术嘛,你研究得怎么样? 甲 啊!……你还看不出来么?我把肚子都研究大了。 乙 这肚子跟研究语言有什么关系? 甲 太有关系了,我研究一点儿装里面一点儿,装来装去日久天长大肚皮了。 乙 没听说过,你那是脂肪太厚,营养过剩。 甲 不!我这是语言过剩,他们都说我是满腹经纶。你要不信,你上这摸摸。 乙 这语言还能摸出来? 甲 太多了,一摸就摸出来。 乙 好!我摸摸。 甲 可别使劲儿,一使劲儿挤出来就浪费了。 乙 我轻着点摸。这是什么? 甲 一大块的? 乙 啊! 甲 这是外国语。 乙 外国语也研究? 甲 Yes! 乙 就别说了。 甲 不是我说的,是你给我挤出来的。 乙 这儿是什么? 甲 这是少数民族语。 乙 这儿? 甲 这是汉语。 乙 这儿? 甲 这是方言土语。 乙 这儿? 甲 民间谚语。 乙 这儿? 甲 歇后语。 乙 这儿? 甲 成语。 乙 这儿呢? 甲 一条一条的、 乙 啊! 甲 这是排骨。 乙 嗐!你研究这么多语言,最精的是哪一种? 甲 那要算成语。我这人对成语有特殊的爱好,研究时间最长,积累得最丰富。 乙 是啊,成语有什么特点? 甲 成语文字简练,语意深刻,人们都喜欢使用。如果不用成语,写出文章来没有色彩,说出话来没有味道。 乙 你举个例子。 甲 有这么一句话,我们大家只有“同甘共苦”,才能够“同心同德”干四化。 乙 这谁都听得懂。 甲 一句话用了两个成语。 乙 “同甘共苦”,“同心同德”。 甲 把全国人民大搞四化的决心和态度全概括进去了。 乙 对呀! 甲 要是不会用这两个成语,用一般文字代替,说出来就里嗦了。 乙 那怎么说呀? 甲 我们大家只有有罪一块受,有福一块享。有了甜的大伙分着吃,有了苦的谁也跑不了。谁也别藏,谁也别躲,谁也别争,谁也别抢,谁也别多,谁也别少,谁也别特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个心眼儿,一个劲头儿,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德行,一个模样…… 乙 行了,行了!看来该用成语。 甲 成语的含意,用白话表达不出来。 乙 行!看来你对成语是有点儿研究。 甲 当然了。 乙 这样吧!咱俩在这儿说说成语怎么样? 甲 噢!你也会说。 乙 这有什么。说成语虽不敢说“略胜一筹”,起码也和你“不相上下”。(摇头得意) 甲 哎呀!瞧他这样儿是“洋洋得意”,“摇头摆尾”。 乙 谁呀! 甲 你要能说,咱俩比着说,看谁用成语用得最恰当,看谁说得最巧妙。 乙 那就开始吧!我说长安街的夜晚,“十里长街”,“火树银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