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评《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一课 张老师的这堂课,是一节很典型的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课,对这一节课做剖析,对我和大家来说又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现今把我对这堂课的一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首先从教学任务分析来看,张老师熟悉教材内容,并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已具备的知识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张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中的要点作了充分的准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当的拓展新知识,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有一定的作用,并能提高他们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在组织教学前,张老师对三维目标还是深刻领悟的,特别是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在教学中还不忘进行“两纲”教育。 在本堂课中,我个人觉得有几个亮点值得学习,供大家讨论。 亮点一:课堂情景的引入。一般教师在上课时,以调节收音机响度或调节可调光灯的亮度作为引入,其复杂的电路工作原理会干扰学生的正常思维。而自制的音频线,结构简单,一目了然,对引入课题真正起到了作用,这个电位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引起了学生的深思,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亮点二:初三学生对物理方法中的控制变量法已有了充分的认识,但在一个物理现象中控制两个变量是一个新的问题,张老师展开充分的讨论,将学生的猜想转变到实验讨论中,这说明张老师说课的演绎很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亮点三:积极团结教研组,进行自制教具。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学校提高少量经费不是很大的问题,但为教学的需要而设计或改造实验器材的精神是可贵的,在教学实践中,利用自制器材,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从而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令人十分满意的。 亮点四:每堂课中,增加一些科技的前沿知识的教育,对学生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促进,并能结合事实进行“两纲”教育,是教师上课的一种功力。 当然,本堂课可能也有问题,存在有不同的看法,我也想与张老师商讨一个教法,当提问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有疑问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这个问题的问法,因为对这种知识学生是没有生活经验的,我倒提议是否从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出发,先建立出电阻的模型,再进行探究活动。 上面是个人看法,不足之处,请多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