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机械能》 1、 教学设计突破了教材原有的框架,思路清晰、自然,不显得突兀。(教材本来就只是给教师提供一种最基本也是最简洁的模板。具体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去填充、去创造)。实验的设计也有创意。 2、教师的讲解较为形象、生动,语言的表达准确、简洁。提问和随堂小实验较多,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观察的机会较多,学生学习的兴趣较浓,课堂气氛较活跃。科学探究的大多数要素在这节课中得到了较为自然的体现。例如: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经历了和科学家一样的科学探究过程,先是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接着提出问题、引导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信息、分析交流、得出结论等,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教学过程重点处理恰当,难点突破得法。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感知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定性关系,又通过反馈练习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对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形成清楚的认识。 4、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施老师处理巧妙。先是通过事例让学生将能量试试分类,形成动能的概念;接着把“储存”能量(势能)在进行分类,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归纳,比较容易把势能按“形变”和“重力”分为两类,自然引出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最后再通过事例和演示实验强调重力势能的条件只有“被举高”,弹性势能只有“发生形变时”,这样处理学生有真实感受,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巧妙的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形成有比较清楚、具体的印象。 5、 从后面让学生对几道判断何种机械能基本性题目中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