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点。 【“从问题到对策”的评述】 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勒夏特列原理的认识和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勒夏特列原理的要点“减弱但不能抵消”,丁老师大胆改变教材编排顺序,在诸多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中选择了学生认识最清楚,最直接,最易操作的“浓度”这一切入点,深入剖析,层层深入。 首先,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这里的老师给出的问题是开放的,给出了充足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分析讨论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交流实验成果,得出了平衡移动的方向。 其次,从理论层面上解释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揭示实验现象的本质。一般来说老师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总是先让学生从感性知识直接得到勒夏特列原理,而后专问介绍v-t图,作为问题的分析总结。而此处,丁老师认为v-t图不应仅作为一个总结,而应作为一种分析的工具,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状态时对平衡动态性的认识得到了升华,而这个知识点恰恰是被不少老师忽略的要点。这种知识的处理,我认为是丁老师走向成熟的表现。 再次,分析勒夏特列原理的要点“减弱但不能抵消”。丁老师运用了浓度-时间图,分析了平衡移动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给出了三种情况让学生分析总结,学生很自然的运用v-t图分析得出结论,从而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这也充分体现了方法教学的作用。所以知识教学关键在于,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知识体系的一个部分,让其自然的运用,而不是照搬老师的总结。 最后,丁老师并没有停在得出勒夏特列原理上,而是适时的让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其它因素。可以说,这是对本节课内容整体上的运用和深化,简洁而自然,也为后继课程进一步的探讨做好了铺垫。 【不足之处分析】 从上课的情形看,丁老师略显紧张,对学生馈的内容处理还不够从容。最后原理的应用处理的有点匆忙。 【改进方案探讨】 最后在原理的应用环节,如果能在学生预测和解释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的基础上,配合相关实验会更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