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您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合适? 目标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且有可测性,合适。 2、元素概念教学如何处理比较合适?怎样处理教材中的元素和原子关系? 一部分老师采用了暂时回避元素的概念,准备再学到原子、分子时,再给出元素的概念;一部分老师将教材略作变动,先讲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并简单介绍了原子的结构。然后再给出元素的概念;还有老师是从英文字母与英文的关系,类比元素是化学语言的基础,对原子的概念在此处未引出。 3、 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自身的基础,是否有层次?您的建议是? 有一定的层次,且充分的利用了随堂练。只是,元素符号的书写略显重复,可选择随堂练上典型的错题进行巩固练习。另,不妨适当增加游离态和化合态的有关联系。 4、 反馈习题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对反馈习题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尽管举牌的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巩固化合态、游离态时选用的题目可多一点铺垫,直接从游离态的判断到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跨度大了点。 如果能再增加一点学生的表达机会就更好了。 5、 对本节课的评价: 好! 成功点:教师语言简捷、条理清晰、层层递进。信息量大,能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形式丰富,小谜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随堂练的作用;衔接无痕,整堂课很流畅;用填充的方式检验了学生预习情况,一定程度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改进:放松一点,表情自然一些;反馈练习多备几个,以便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的加深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