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是选自同名古诗谱写成的一首无伴奏合唱曲,采用现代作曲技法来描绘古诗中的生动意境和场景,并深刻抒发出对人生的感怀,该曲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发挥人声的表现力,采用人声的模拟描绘意境不仅用歌声而且还用不同的词,似弹非弹、似唱非唱,在旋律上吸收了吟诵古诗的韵味和我国京剧的音乐素材即深刻的揭示了内容,又有现代音乐风格。 一、解决问题得心应手 合唱教学是一种高层次的歌唱,是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体现。刘鑫老师在上课就时遇到了很多问题:1.在二声部合唱歌曲中第一声部的旋律通常是主旋律,旋律比较流畅,音区较高,学生易听、易唱、易学、易记;而第二声部往往正好与此相反,学生就出现了畏难情绪。2.出现一、二声部相互喊唱,缺乏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等等。 为此,刘老师并没有直接解决某一问题,而是从理念上着手针对学生的1.合唱观念:“合唱各声部不是搞比赛,不是看谁唱得响、唱得突出,而是相互烘托,追求音乐整体的和谐。(1)个人演唱是否干扰了整体。(2)个人演唱是否衬托了整体”2.呼吸方法:“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快慢安排呼吸量的大小,做到有意识地控制”3.音准和节奏的训练上逐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学习合唱。 二、“先难后易平行”教学 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往往是先入为主。特别是对其所熟悉歌曲的第一声部易给他们以较深的印象,对此,刘老师就暂把第一声部放在一旁,先教第二声部,待学生对第二声部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再教第一声部。待他们完全唱准后,这两个声部能直接结合起来。在唱谱的过程中刘老师利用了音乐手号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学生的音准问题,随后利用钢琴平行的把节奏、快慢、情绪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 总之,这一课难度很较大,实用性较强,虽然没有华丽的“包装”但针对高年段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知道统一、和谐是基本要求,同时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达到以美育德、以美启智的目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