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罗浮宫》评课稿
首先这节具有独特的教学思路。在大的框架中进行课程欣赏,把教学重点罗浮宫三宝之间的关系理顺。通常情况下,许多老师会采取一张一张单独欣赏,这样虽然能引导学生欣赏体会罗浮宫典藏艺术之美,但是由于对西方美术的发展脉络不了解,那种蕴藏在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那么,本节课抓住了人文主义特征首先体现在世俗化这一初一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点,从古(古希腊)到今(文艺复兴),抓住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展开教学,首先从《蒙娜丽莎》和《维纳斯》都是幽雅的女性这一共同点入手,承转到《维纳斯》神人同型的世俗化,崇尚人体美的《掷铁饼者》,再讲《胜利女神》、《蒙娜丽莎》,学生接受起来极为轻松自然,这种思路源于老师对美术史的了解,那就是文艺复兴的艺术家是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从艺术发展的关系上去认识艺术作品是十分有效的,体现了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理念。 其次是有效的欣赏评述唤起了学生对美的直觉。一是《维纳斯》石膏像的呈现,具有图片无法比拟的优势,经典!我在想,为什么不来一个全身的小雕塑呢?实际上老师很巧妙,她避开了学生的“胡思乱想”,把焦点集中到了希腊美女的典型特征和脸的端庄宁静与身体的静动对比上。又如示范素描画鸡蛋,点集中,很贴切,增进了学生对西画技法的了解。最精彩的欣赏莫过于给《维纳斯》复原加手臂,学生们纷纷在老师发的复印图维纳斯这项活动的目的我想是通过在维纳斯上添加各种各样来自学生生活经验的动作,促成学生对“人文主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主要来说明残缺美的,台湾著名学者认为“人文主义就是人们每天的生活”,这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身就是对学生人性的关注,它调动了学生的自由思维,生欣赏、评述异常精彩:“手拿莲花代表了维纳斯纯洁无暇”,维纳斯是美和智慧的化身,学生把我们东方的审美观用到了西方艺术的审美上,这绝对不是夸大其词,它调动了学生的审美知觉,不同见解和文化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是我们欣赏课大力提倡的,如果老师稍加引导就好了。无论是对比、示范、练习、评述,始终围绕着“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这一隐性知识渗透落实,也许我们在下午第三节课听累了,来不及思考,对教学中由于紧张导致设问过多(提问--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紧张—连续追问)等缺点反应强烈,每节课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不管怎么说,欣赏教学是非常不容易上好的课,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优点正是课改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研究的方向,一个基于艺术本质的思考,一个基于审美知觉上的探究性的欣赏。多发现优点,会成就更多的梦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