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教案
首页 | 教案| 课件| 说课稿| 试题| 教学反思| 教学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主题班会| 评课稿| 综合教育| 剧本| 活动| 教师考试| 电子书 | 乐谱 |
语文| 数学| 英语| 美术| 音乐| 体育| 科学| 思品| 物理| 化学| 地理| 历史| 生物| 心理| 信息技术| 实践| 健康| 托班| 小班| 中班| 大班| 说课| 百科| 校园活动| 常用文档| 资格考试| 乐谱| 中职职高| 舞蹈| 电大|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资料下载评课稿思品评课稿   公告:
  • 高教版中职音乐基础版说课稿 音的长短
  • 大班美术欣赏说课稿:星月夜
  • 幼儿教育心理学说课稿 幼儿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
  • 市场营销实务全套教案
  • 2015年新版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 2015年新版人音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 罗密欧与灰姑娘
  • 初音未来千本樱钢琴谱
  • frozen冰雪奇缘Let It Go钢琴谱
  • 全英文中职英语说课稿范例
  •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道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童谣100首
  • 硬笔书法教案
  • 师德师风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西部世界 Welcome To Westworld弦乐四重奏钢琴...
  • 爱乐之城 Mia & Sebastian's Theme钢琴谱...
  • 爱乐之城 city of stars钢琴谱 简单版 弹奏教...
  • BTS血汗泪Blood Sweat & Tears钢琴谱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 BTS 春天 Spring Day 钢琴谱
  • 名称

    国学课评课稿

    评国学课《诚信》
    我们先来看一看教材。诚信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做人若没有诚信,又怎能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呢?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只有做到以诚待人、言而有信,才会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和认可。因此,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也一直被世人广为传颂,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文章、故事也比比皆是。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背信弃义,甚至以诈骗的手段谋取个人利益的现象越来越多了。诚信的缺失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且不说市场竞争中的尔虞我诈,缺斤少两;也不必说害人害己的毒大米、毒奶粉;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孩子,做了错事都不愿承认呢。社会呼唤诚信回归,政府也在积极地筹建国家诚信体系建设。然而,诚信问题不仅仅是政府或者社会的某项问题,而是关系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一项系统工程,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肩负起言传身教的责任!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诚信教育不仅仅要面向现在,更应该面向未来。我们中华民族有深厚的诚信积淀,传承国学经典,让孩子从经典中汲取营养,从国学中播种下诚信的种子,在知行合一中绽放出诚信之花。
    如果把教学内容比作“质”, 那么教学表现大概可以是“文”了,课堂教学如做君子一样,文质彬彬,谦谦君子。商老师的课可谓文质兼美,大度雍容。
    一、在朗朗书声中品读国学经典的韵味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根,同样,学国学经典的最基本方法也应该是诵读。古人读经书的方法是:“粗知文义”“略通文义”。古代国学教育经过长期积淀,形成了以读经为主要内容,诵读为主要方法的国学教育。我们知道,儿童时期,机械记忆占绝对优势,只有反复地诵读,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大音声稀,大道至简。”让学生在诵读中记忆,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运用,用最简单的方法,收到最佳的效果。
    商老师这堂课上的读就是十分有效的读。首先,读的要求有层次:老师在出示经句时就让学生先读准音。南宋的朱熹是这样描述诵读的:“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正确是诵读的第一要求,之后才是把经句读得有节奏,有韵味;接着老师播放了古典音乐《阳关三叠》,随着悠悠的古琴声把学生引入情境,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诵读,很容易陶醉在美的享受中。其次,读的形式很丰富:老师通过听录音读、领读、接读、个别读、男女赛读、齐读等各种诵读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国学经典教学更应该强调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书声琅琅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情趣盎然中享受国学经典的快乐。
    二、在循循善诱中剖析国学经典的精妙
    颜渊曾赞叹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商老师课堂上也体现了这种引导艺术。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晓其义”首先要知晓文义,文义就是了解文章字面的意思。在教学中,商老师就让学生借助注释解决,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流讨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通过创设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置身于其中,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议、说。尤其是班级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此期间,商老师相机穿插,或补充、或提示、或赞许,点点拨拨,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向更深层次拓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锻炼了学生自主感悟的能力。
    1.探究,给学生提供思考的角度。
    课堂开始不久,商老师便引出“那么,为什么要讲诚信,诚信到底有多重要?”让学生通过诵读课文,走近文本;通过自读自悟,知晓其义;通过相互交流,分享思考收获;最后形于文,成于言,展开师生对话。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博大精深,学生学习时往往“不得其门而入”,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并补充故事《季札挂剑》,使孔子的“诚信观”,举重若轻地内化为学生的内心需求,这三者可谓思考的三个维度,撑起了学生思考的一片天地,所谓“学生要唱戏,还需教师先搭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里都得到了彰显。
    2.启发,让学生拓宽思考的广度。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学讲究点拨的时机;但在学生遇到较难问题时,恰当的启发往往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完成思考。
    比如,商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时,引导说“看来孔老夫子挺会打比方的,人没有信用就像这车没有輗,没有軏一样行走不了。这种启发无痕迹,指出了本句的重点,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把握住文意。 又比如,商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季札挂剑”时,相机补充“季札的这把剑铸造得很有气魄,上面还镶嵌了几颗宝石,是一把价值连城的宝剑”,让学生加以理解,这时,学生便意识到宝剑的珍贵,而宝剑的珍贵则是为了衬托诚信的可贵。这种启发,指出了学生忽视的重点,让学生思考得更广。
    3.追问,与学生挖掘思考的深度。
    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追问能有助于使思考不断深入,不是“还有补充吗”、“还有其他理解吗”的泛泛而问。如学到《季札挂剑》时,商老师问:“季札的言行真是信到了极致,他这把剑一挂,挂出了什么呢?”这个启发抓住了 “挂”,让学生加以理解,学生原本只重视宝剑本身,这时,学生便意识到“挂”才是本文的关键所在。而紧跟其后出示资料,再一次启发道“季札的宝剑挂出了什么?”,此时学生的理解就更深一层了,使得学生真正的理解了诚信所带来的好处,思考进一步得到深化。
    三、在小小故事中理解国学经典的智慧
    好的教学表现来自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独到处理。《论语》的学习有三个维度——文字、文章、文化,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完成这三个维度,会显得比较吃力。商老师的可贵处在于,以《论语》中的一句话为引子,来帮助《季札挂剑》故事深入理解,最后回归生活,将这三部分线穿珠连,理出了一条清晰的思路,体现了她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尤其是这则小故事的选取更体现了商老师的别具匠心。 
    小故事往往含有大智慧。故事能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基于这两点,“国学”课上恰如其分的引用一些小故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润物细无声”,可以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结合学习内容,商老师引用了《季札挂剑》的文言文历史小故事,来诠释诚信的哲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帮助了学生更好的理解经句的意思,使学生在故事中激情,在故事中感悟。这个故事的教学老师没有像语文课一样进行过多的字词句的分析,只是从整体上去理解感悟。让学生知道季札信到极致的做法换来了不仅仅是另一把宝剑,还换来别人的信任、民风的大善、两国的友好、流传千古的美名、诚信美德代代相传。学生听得兴趣盎然,讨论得热烈,效果很好。
    四、在导学践行中领悟国学经典的道理
    学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关键就是从经句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导其行” 就是用经典引导学生的言行,就是联系生活。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较高的理解能力,结合学习内容及时联系实际,会使学生觉得“国学”完全可以贴近生活,改进生活。“忠信,所以进德也。”,“不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都可以悟出一定的道理。在课堂上当老师问:作为我们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做到诚信呢?学生各抒己见。
    学国学只有践行才能更好的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在践行中懂得做人的道理。知道要讲诚信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别人该怎么做。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力求古为今用。
    五、在厚重积累中感知国学经典的内涵
    积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义项是:逐渐聚集。“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的成功不都是一个逐渐聚集的过程,学习也是如此。王羲之经过了“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积累,才有旷世之作《兰亭序》;李时珍经过尝尽百草的积累,才有医学宝典《本草纲目》;歌德经过六十年笔耕的积累,才有举世闻名的《浮士德》。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商老师在教学中也处处重视学生的积累。
    (一)语言的积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积累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课程总目标中提到,“(义教阶段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阶段目标中提到,(1-2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6年级)“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语言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国学教学也是如此。商老师非常重视语言积累,积累途径不仅一次又一次的读、背,还有更多的倾听、运用,积累的内容也可谓字、词、句兼顾。在讲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句子时,让学生说说和它意思相近的成语,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同时也积累了语言。所以,学生收获颇丰。
    (二)方法的积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和积累语言一样重要的是方法的学习和积累。除了一般的阅读方法(听说读写),国学经典的学习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商老师很注重方法的引导。如在学习“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时,商老师就渗透了“模糊感知,不求甚解”这一学习方法,这是小学生学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另外,从板书中也可以看出商老师的良苦用心:诵其文、晓其义、明其理、导其行,简简单单的12个字,易学易记,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了学习经典的一个妙方,让学生受益终身。
    (三)文化的积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的积淀比语言、方法的积累更为重要。国学经典既然承载着中华灿烂的文化,老师就有义务让学生感受并爱上这样的文化。商老师很善于将文化与文字、文化与文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如一开始信字的导入,就很见功底,古朴的汉字,悠久的历史,让课堂伊始就洋溢着文化的气息;之后孔子的经句,关于诚信的其他名言、《季札挂剑》的古文故事更让学生感受诚信在历史长河中的熠熠光辉;此外,教师的教学语言、幻灯片的制作、音乐的选择等都让人置身于浓浓的文化氛围中。
    国学课怎么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子过河。但有两点是很明确的:一是国学课既不是阅读课,也不是品德课,它有自己的特点;二是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确定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上都是我的个人看法,如果有不恰当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最后我想说的是,国学教育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她将逐渐沉淀成为一种文化血液,学生们今天的一两步,将成就他们今后的千万里……
    国学课评课稿下载

    ∷分享∷
    分享到:
    ∷相关资料∷
  • 国学课评课稿
  •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03-2016 ZhaoJiao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