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巧设小活动 育德于无声 ——对《和动物做朋友》一课的简评 《和动物做朋友》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首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中的一课。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这节活动课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动物的可爱,激发学生喜欢动物的情感、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并在活动中明确和动物相处时要有爱心和责任心。这也正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中所倡导的:“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影响,增强忧患意识,对影响环境的行为采取审慎的态度。” 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以学生为本,教学方式符合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依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将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对教材内容的重点确定为从学生身边的小动物出发,通过和小动物的亲密接触使学生明确要和动物成为真正的朋友,一定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把“爱”的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 其次,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如“猜谜语” “走进动物王国”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动物知识,培养学生亲近动物,热爱动物与动物分享快乐的情感,初步体验人与动物的关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在和动物的交往中去感受、去体验,使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对动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二、立足生活,在活动中明理。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的课程标准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激情、明理、导行等环节都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指导于生活。例如在激情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猜谜语引入新课;再如让学生观看动物画面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等,这些动物都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通过学生互相介绍的过程初步表达了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在明理这个环节中,教师运用了生动活泼的动画资料,再现了一只小鸟的悲惨经历,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良行为通过小鸟的经历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在情景的不断变化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得体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情感对话,激活了学生的心灵体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深刻体会到人类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三、 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本堂课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情感目标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组织了多种有效的活动,这些活动形象、趣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层层递进,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把教育者的外在客观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主观需要,达到了教育的目的。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使学生在活动中情感得到不断升华。寓德育于教学中,注重了德育的实效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保护动物有了更新的认识,爱护和保护身边乃至更多动物的意识会指导着学生今后的生活;同时,学生良好的情感认知也会影响和带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向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迈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