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一课,讲的是塑料,很贴近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能找到教学资源,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景。因此,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姚老师力求创设生活情境、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和老师平等地对话中获得更多地道德感知与道德体验。 一、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中积累知识。 姚老师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地塑料制品,提前一天让他们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哪些塑料制品,并对塑料袋的应用和危害作了调查。这很快就让他们进入这一课地生活化探究活动中,与其说我们应该在一堂课中我们应该交给孩子一些知识,达成一些目标,不如说我们应该借助一个课题(或话题)培养孩子地探究意识,养成观察生活地好习惯。 二、进行角色转变,让课堂贴近生活。 课堂上姚老师让学生作为参观者,作为调查员,作为辩论手来探究塑料与我们的生活。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参与活动和学习课文中得到了快乐的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前、课上、课后,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将课内的活动延伸到课外实际生活中。 三、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生活。 课前学生走向生活了解塑料,课中学生有感而发,认知明理,真正体会到“白色污染”就在我们的身边。并通过探索性的活动,发挥集体智慧,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在轻松愉悦、热烈争论的气氛中,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行金点子创意。从而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了塑料,体会到塑料的巨大作用,最后又回到生活中去,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 预设近乎完美的,但生成有一丝遗憾,每个活动的开展都还不够深入,和孩子们的对话、交流还都浮在上面。希望学会取舍,要关注生成,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使生成更完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