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课型确立的依据:
1、依据学情:九年级学生热情,但是缺乏理智;他们追求真善美,但是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引导他们做出正确选择。
2、根据教材内容:这节课内容中的“不同阶段的社会理想”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近,有很多问题能引起学生的争议。
3、依据课标:课标对这节课的要求是“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
根据以上三方面,我们将本节课确立为“预习展示型”的类型课比较合适。
二、预习、展示不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筛选
预习环节为基本知识和基础性问题;展示环节的问题体现探究性,或是对教材内容的提升、深化、拓展,或是与学生生活、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根据这样的标准,我们将本节课中的“我们的最高理想、共同理想、二者之间的关系;我国现在已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跨入新世纪我们要建设怎样的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些教学内容学生知道、明晰就可以,把它们放到预习环节来完成。而本节课中“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离学生生活很近,可以说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将这部分内容放在展示环节来完成。
三、学习目标的制定
1、学习目标的语言要简洁、明晰、学生一目了然。例如本节课老师制定的学习目标是:
⑴知晓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⑵明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⑶知道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⑷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和谐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这样的目标学生很快就能熟记在心。
2、围绕教学内容将复杂、笼统的内容简化。见上述四个学习目标的制定。 3、目标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知识到能力,再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述学习目标的前三个是知识目标、最后一个既有能力目标、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思想品德学科思维
我们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思维就是“确保对学生价值观的熏陶与引导,让学生在必要认知的同时,自主地发现、感受、体验、判断。”这样的学科思维我们要通过两条线索来实现:
⑴联系时政热点解读教材。
例如“本节课用胡锦涛主席在建党90周年的讲话这样的热点解读“我们的最高理想、共同理想、二者之间的关系;我国现在已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跨入新世纪我们要建设怎样的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等教材内容非常直观、恰当。
⑵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本节课学习“构建和谐社会”内容后,让学生联系“小悦悦”等类似事件,探究解决身边不和谐现象的办法,就是将所学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
五、预习环节教师的适度“点拨”和“精讲”的恰当处理
本节课在“关注国国事”环节教师联系前面所学“党的基本路线”内容,点出“我们的共同理想”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是一个,学生豁然开朗。在“深度思考”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纠结在“我们已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的实际,教师用国际上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的实际状况对比,进行了“释难性精讲”,及时解开学生的困惑,把握的非常恰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