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析: 1.倡导生活化课程理念。《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生活化课程理念,把教材仅仅作为范例、话题,引导师生回归丰富的现实生活,回归贴近童真童趣的儿童生活,去感受、体验、提升,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的多维的、综合的课程目标。因此,教师要用贴近生活的情境活动来代替乏味的说教,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感悟,并使其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本课在教学导入时就设计了一个生活化情境来引入新课。 2,营造趣味性教学环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事实上,当良好的课堂情境生成的时候,学生的情绪便在“好之”与“乐之”之间相互交替。因此,营造一个趣味性的教学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说,便显得格外重要。《品德与社会》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趣味性的特点,但是教材本身并不都具有趣味性,那么,就需要教学的趣味性来弥补教材的缺失。 从本课的教学导入可以看出,对于一些本身并不带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情境,改变教材呈现的方式,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使教学产生趣味性。这一情境通过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体验成为了现实,他们更容易投入、更容易接受教师或同学给予的外在影响。“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有秩序、有目标、有层次、有创意地创设一个没有教育痕迹的活动最能吸引学生,也最能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多维目标。 3.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本课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使原本需要抽象思考或静心想像的事情跃然于学生面前,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亲身体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表达。真实体验的情境可以搞活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为解决疑难问题做好准备。它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内在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