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爱秋天》评课 今天,我聆听了吴老师执教的《我爱秋天》一课。第一次听吴老师的课,感觉吴老师甜美的声音,甜美的笑容,带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轻松感。整堂课,吴老师的教学风格清新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犹如一个可亲的大姐姐引领们孩子们走进了秋天的公园、果园、田野……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在吴老师的课上亮点较多,选择其中两点:
亮点一:大胆增删,合理使用教材
教材中安排了“感受秋天”、“果实的成长”等内容。在吴老师的课堂上,让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个有心的老师,把秋天的一些美景带入了课堂,让我们领略了公园、果园、田野等秋日的美景。随后,又增加了品尝果实、了解果实等环节。我发现在吴老师课堂上她所选择的素材大多数都是课外资源。的确,教材只是一个案例范本,教材的使用是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吴老师在课中补充了许多信息,如稻子的成长过程,种子成熟以后制作成的物品,丰富了课堂信息,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吴老师的课堂上,非常值得我们借签的是大胆增删,合理使用教材,努力寻找课堂与孩子生活的链接点,我想这是实现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
亮点二:精心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活动
在感受秋天之后,吴老师又安排了感恩秋天,设计了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教学环节,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感知了水果的特点(形、色、味等),比较符合儿童心理的活动安排。课堂上,孩子们对这一环节都比较感兴趣,我想这主要是缘自于老师的活动设计富有童趣。针对孩子们不太接触农活,不太容易体验到农民伯伯的辛劳,吴老师安排了一个体验环节。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让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加,我会理解”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品德与社会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吴老师将体验活动巧妙引入课堂。虽然由于场地的限制,孩子们的体验不是很尽兴,但在这一弯一放之中,也多多少少体验了辛劳。(只是这一体验环节放在第二课时中会合适些。)
听吴老师的课感觉氛围十分融洽,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真实有效,有几处值得商榷之处:
1.品德课堂注重的是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产生影响和变化,吴老师在课堂上比较注重孩子好词的运用、积累,听下来感觉语文味重了些,品德味反倒淡了。
2.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都知道要保证课堂教学取得预期的成功,必须要提出明确而切实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合理。在吴老师的这一堂课对目标的定位是:认识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初步感受果实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加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其实,初看这个目标定位感觉还是挺合理的。但课上下来,我却发现最后设置了一个体验的环节。让孩子体验农民伯伯的辛苦,是否应放在这一堂课中的?感觉有点游离于教学目标,有点画蛇添足之感。个人感觉放在第二课时中也许会更好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