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Mary’s accident》一课 杨老师上了一节题为Mary’s accident的公开课,这是一节“自主表现式”信息技术整合课。杨老师是一位年轻老师,只有一年的教龄。但是,她制作的精美的课件,循循善诱的教风,一丝不苟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落落大方的教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纵观这节课,教学过程流畅,安排合理、设计巧妙、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参与率高,学习积极性也高,教学效果良好。下面,我就对这节课做一个简短的评述,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导入精彩。 一开始,杨老师说道,I have a good friend, his name is Rick. Let’s listen and watch. And then answer two questions.这个短片的主人公风趣,幽默;语音和语调纯正地道。How many accidents did Rich have at the weekend? What are they? 引出课题Mary’s accident.导入自然,直奔主题。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接着进行单词学习,为后面的活动扫除障碍,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分析accidents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学生表演一些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事故,并让学生知道如何避免和处理这些事故。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让学生充分了解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不断鼓励的语言,使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活跃成为本课的又一看点。还有杨老师清晰,标准,流利的英语口语,使得整节课的指令非常清晰,师生配合默契。同时由于她流利的英语口语使得整节课的各个环形衔接自然。 二、注重能力的培养。 杨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既传授知识,又注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杨老师没有停留在单纯的单词,句型的讲解上,而是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的活动过程,通过电脑游戏,小组表演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如,呈现一些图片,热水放在孩子容易碰到的地方,大包购物袋放在地上,小刀放在桌子上等,这些东西都容易引起安全事故,杨老师让学生就这些图片进行讨论,并说出各自的看法。这样,既练习了might的用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又如,把学生分成六组,各组学生就不同场景自编,自导,自演一个有关日常生活安全事故的短剧。效果良好。在课堂上,杨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也体现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和谐地交织在一起。 三、注重兴趣的培养。 夯实基础知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基础。杨老师设计的色彩鲜艳,新颖美观的教具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着学生大量地进行听,说写的训练。我想,此中不仅体现了杨老师有着较高的教学艺术,也反映了她的学生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 需要改进的地方:五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欲有所减弱,不够自信大方,说和读英语的速度比较慢,应该培养学生流畅朗读的习惯,多加鼓励和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