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动物的冬眠》评课 今天听了曹老师的课,觉得受益匪浅。曹老师有的放矢地教学把语言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摒弃了“内容分析”式的传统教学法。为学生创造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整堂课把握住了三年级的年段特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我的体会有如下几点。 一、字词教学结合阅读,扎实稳健。 三年级的学习刚从低段过渡到高段,字词教学不能马上放手,老师还需进行适量的点拨,而曹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个特点,在学生阅读进程中不忘进行字词教学。例如在初读课文时能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练习拼读,“哈欠”的“欠”是三拼音和轻声;“蠕”是翘舌音;”偏僻“的“僻”和“避风寒”的“避”则是从偏旁入手,进行区分和识记。 “成团成簇、蠕动”是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结合课件中的图片和做动作这些学生乐意接受的好方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字词教学离不开文本,在语言环境中扎实稳健的教学,更有效地发挥了作用。 二、品读词句提炼信息,提升能力。 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教师有效地引导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从文本中选取重要信息,理解有关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最大可能地汲取、内化文本内容。蝙蝠的冬眠与海参的夏眠各有特点。根据文本内容,曹老师注意收放结合:蝙蝠的冬眠由教师引导学习,海参的夏眠由学生自主学习。在深入探究蝙蝠冬眠这部分内容时,曹老师引导学生圈划出文中关键词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炼出关键信息,将蝙蝠冬眠的原因、时间、地点、方式概括出来。其间通过指导朗读,学习理解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感悟、体验语言文字,积累语言素材,为后面的复述课文作准备。曹老师在语文课堂中真真实实地训练,这样才能真真正正地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三、关注学生兴趣入手,训练到位 本年段的学生对于动物的了解有浓厚的兴趣,一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曹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动物休眠的特点,更能适度有用地随文学习语文知识,如:初步了解因果关系的逻辑段,在语言环境中体会拟人句、设问句的作用等。 我注意到板书的设计也精心准备,详尽到位,为学生复述相关内容铺平了道路,学生易于接受,乐于表现。加上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和应用,把知识内化为他们的智慧和能力。整堂语文课充满浓浓语文味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