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幸听了张老师的《拾穗》一课,给我的感触太深了。《拾穗》是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看图学文,是对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同名油画的赏析。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张玉老师能够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力求语言文字和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图文结合,激发情感
教学之初,教者就交代了相关知识链接,然后抓住油画欣赏和课文有机结合,让学生徐汇观察欣赏一幅画的方法:①按一定顺序来欣赏;②确定图画所描绘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要素;③视频出示画作的有关背景资料,感悟、品味画图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找出作者描写图画的句子,对照图画,进行品读,同时了解作者联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来进行感情朗读,再读后,让学生再来看图自己介绍一下画中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又教给了学生习作的方法,同时也突出了课文的学习重点。
二、阅读批注,体会写法
本文的重点是2-5段的内容,让学生了解19世纪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审美能力。教者紧紧围绕着教学的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抓住描写拾穗妇女的神态、动作的语句来理解第2、3、4段。课文对三位拾穗妇女的神态动作作了细致的描写,“她正深深地弯着腰,一手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手还在捡拾。”“右边的妇女累了,欠起了身,显然是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手里紧紧地攥着麦穗,眼睛还在地上搜寻。”通过让学生找出三个农妇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等。让学生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辛苦,体会到画家在对其动作神态栩栩如生的描绘中表现出来的同情,体会到作者如何把事情写生动具体,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抓住课文中的“逼真”一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不仅看出米勒画得 “逼真”,而且读出作者描写得“逼真”。读图与读文相得益彰。通过学生的朗读,“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教学严谨,扎实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