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幸欣赏了于老师这节洋溢着创新气息、人文关怀的《狼》。总的来说,这一课课型新颖,过程流畅,方法新颖,合适有效,调动合理,应该是一节很不错的古文教学课。但任何人、任何一堂课,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瑕疵,下面略微谈谈,与于老师商榷。 周老师的这堂课,按照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疏通字词,读顺句读;变换角度,读评故事;读出情境 整体欣赏;拓展迁移,思维创新等思路依次展开,清晰有序,易于把握。下面分点说说。 一、关于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采用“话题导入法”,与文本有关联,但关于狼的“动物性”——生性凶残,是由其生物性所决定,所以需要讲究立意准确,切入合适。但类似“问题是狼的凶残之中,又渗透着智慧的成份”这样的表述有点童话化,基于《狼》这一课"凸显狼的凶残、狡猾、贪婪与人的勇敢、机制、无畏”的主题,我才给出这样的评论。 二、关于内容感知。 对于此课的文意感知,于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参照注释,或者运用已经掌握的一些文言文知识尽力自行解决文字障碍问题。对于文本中实词和虚词的解释,于老师采用小组合作探讨,学生主动质疑,教师解释,注重引导和启发。如果能对文本中出现的知识点筛选梳理,分门别类,有指向性的给予理解层面的辅导,效果可能会更好。 至于于老师主张要学生多说,我个人认为:作为教师,针对古文学习,一定要教会学生相当一部分——可以作为工具的知识类的东西,这是教师必须要讲的。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理解文言文意,朗读是很好的办法。朗读可以正音,可以明确停顿节奏,感受人物情态(动作、语言),因此学习文言文,利用多种形式的读是必不可少的。很显然周老师辅导学生读的少了,缺少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堂注定是缺少灵性的! 三、关于变换角度,读评故事。 第三个步骤变换角度读评课文可谓新意迭出,让学生揣摩屠户的心理来进行表演,再让学生以狼的角度表演,学生一方面兴趣十足,一方面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与进行思考。这个环节应该是很好的,课程标准也主张教学形式多样化,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