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狐狸和乌鸦》课教学 听了朱老师执教的《狐狸和乌鸦》一课。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故事浅显而寓意深刻,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朱老师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思考,教学效果比较好。 一、重字词教学。教学一开始,教者就从复习字词入手,突出汉字特点和构字规律,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相机教学,有效地实现了字、词、句结合和识与用的结合,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同时,还巧妙地为下一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情境做好铺垫。 二、重朗读,谈感悟。在把握狐狸和乌鸦特点的基础时,朱老师着重围绕狐狸和乌鸦的三次对话,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细细品味,让学生从狐狸说话的称谓、语气、内容等方面相互交流,深入探讨,再分角色朗读,在比较中品读,在品读中有所感悟,形成见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情感的参与,使他们的内心感悟更趋多元化。 三、注重说话训练。新课标中强调,要从听说读写的整体入手,要突出学生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朱老师在这节课上,几处生成说话资源,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比如:想象乌鸦口中的肉是一块什么样的肉?用“这是一块 的肉”说话。“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后,心里是怎么想的?”……从学生的发言来看,二年级的学生能根据文本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较好地完成这些说话练习。 当然,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两点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与朱老师共商榷: 一、文中有两幅插图,如果充分利用,效果将会更好。第一幅图,方老师在课件上帮助学生理解第一自然段,乌鸦在树上,狐狸在树下,乌鸦叼着肉,狐狸馋得直流口水,效果很好。第二幅图的运用就欠缺了,这幅图表现的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让学生观察狐狸的乌鸦的表情:狐狸得意地看着乌鸦,叼起肉走了;乌鸦后悔地站在树枝上。此时,教师再追问一句:“乌鸦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自然会站在乌鸦的立场上说出故事所要说明的道理,这时教师再总结故事的寓意,一切水到渠成了。 二、语文课上,对话是最主要的途径。对话是基于师生对文本的充分解读。读好句子的目的是为了体会文本,产生个体的独特体验,以便进行有效的对话。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了朗读的训练,用心指导学生进行读书,却没有及时地生成对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