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课稿——《推敲》 《推敲》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李老师在教授本课时,不仅推敲出了一个认真思索、反复斟酌的贾岛,还推敲出了文本资源的延伸利用,更同时推敲出了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 一、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深入理解文本。 1、首先,在学习课文时,李老师充分地利用了文中的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斟酌“推”“敲”两个动作,继而引出主题“推敲”。再次,老师能组织学生分别朗读品味“推”字和“敲”字的韵母“uī”、“āo”,学生从朗读中获得了个性体验,比老师直接传授效果更好。感觉两词的微妙之处,从而感悟出和环境、人物、事实相符的是“敲”字。
2、另外一个例子,李老师能结合文本内容以及实际生活,多渠道引导学生揣摩“推敲”。如出示贾岛斟酌的语句:“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学生开始读出“吟哦”的感觉并不理想,李老师让孩子联系实际,你在思考事情的时候,“吟哦”应什么感觉?老师进行词语理解引导,让孩子反复思考,朗读品味,再回归文本,读出贾岛如痴如醉的样子,这样效果会更好的。
二、走出文本,超越文本
最后一段学习了“推敲”的引申义后,李老师适时进行了相应的拓展训练。首先,自己来做“推敲”游戏。课后题目的出示,拜访(访问)、即兴(即时)等,小组讨论激烈,并能说出了相当的理由,继而进行了课外相似迁移:北宋诗人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时用恰当的“绿”字,都提示了精心炼字的妙处。如果在此后,李老师能乘胜追击,再追加出示一些相关语句,让学生按自己感觉填上合适的字,如红杏枝头春意( ) 。 <满、染、浓、闹>;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这一题,学生懂得了用上“青”字,然后又推敲出了“嫩”、“醒”字,告诉孩子,每个人对语意的理解常常是会不同的,所以不管你们用哪个词,只要它能表达出你们的真实感情,都是合适的。而最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一个反复推敲的过程。”在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了什么是“推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一下“推敲”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明白:这就是推敲!这个环节就非常精彩了。
学生读了课文最后一节,明白了“推敲”并不是单指两个动作,还用来指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这时老师总结课文时再提升一下:由于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所以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既让学生了解了课文背后的故事,又深化了主题。课文到此也就突破了难点,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