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听了李老师的课,谈几点感想。 一、整体把握与重点突破结合,注重学法的指导。 借班上课,还要在一节课内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必须很好地把握整体,选择好恰当的突破口,以点带面,完成教学任务。李老师的上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议论文《敬业与乐业》,而教学对象却是还未升入八年级的学生。面对学生学业层次低、议论文教学难度大等难题,李老师用了这样几招: 1、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完成填空题:“本文交代来源后就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 )”。 这里以简洁的填空形式帮助学生梳理了课文主要内容,以问题引领思考,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明晰了课文思路。青海的张永芳老师也用填空的形式,目的是了解作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显然李老师的设计更胜一筹。纵观不同形式的提问,都得立足文本,为文本服务,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否则都是无效的。 2、默读课文第三段,抓关键句,一定要拿出手中的笔做一些勾画。并布置学生思考:①围绕敬业,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②勾画出能够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③作者用什么方法证明为什么要敬业? 本段是本文的第一个要点,什么是敬业,这些问题是由浅入深,指向明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掌握了文章的要点和学习议论文的一些方法。 3、学生自己学习第四段。思考:围绕敬业,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如何让自己的说理更加充分? 学生有了第三段的学习体会,学习这一段就有章可循,顺利多了,这是教会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好办法。 4、学习第五段,让学生合上书本,老师声情并茂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回答:你听到了什么?梁启超想告诉你们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问:为什么同学们不看书就能听懂?学生答:这篇文章是演讲词,是直接说给台下的听众听的;前几段已经有引用,这里是自己的想法。 如果学习第五段同样用学习前两段的方法,既不适合文段的内容,又会使课堂显得呆板。这里,老师巧妙地结合演讲词的文体特点,让学生在倾听中心领神会文章意蕴。 李老师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用简洁明了的教学设计,巧妙结构教学框架,注重学法的指导,做到了把握整体、重点突破、培养能力。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