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意境交融 相映生辉 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王老师上课,课堂生辉。 绝不夸耀,在你所有的感官都被她调动起来进入她的课堂,课结束全场报以热烈掌声之后,你不得不服,不得不夸。 这是我第一次听王老师的课,在来到景山的600多天里,我有的是机会去王老师的课堂观摩学习。遗憾的是,我没有。 是啊!最好的榜样不是专家,而是水平略高一点、提升略快一点的身边伙伴。而我们常常会舍近求远,错失了身边最迷人的教育风景。 王老师的课堂亮点: 亮点一:王老师自信、优雅,往台上一站,气场十足,抓人眼球。 亮点二:两次指导读课题。一次在导入课时,重点读出荷叶的“大”;一次在快结束课时,重点读出“真想”。这样的设计别出心裁,特别是在品读了全诗之后,再读题,读出“真想”,这时的“想”有感可寻。两次读题,一始一末,重点不同,完美结合。 亮点三:王老师对“穿梭”一词的处理很智慧。王老师问学生“读到‘穿梭’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学生展开想象,头脑里立刻就有了画面。学生1:我看到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学生2:我看到了蜻蜓在荷叶见飞来飞去。……轻轻一点拨,学生不但理解了词的意思,同时训练了说话。这就是语文,这就是有滋有味的语文。 亮点四:敢在课堂上范读的老师,是自信的老师。王老师的朗读基本功非常厚实。课堂上她韵味悠长,令人回味的范读,给学生作出了很好的示范,给听课的老师以重要的启示。让范读成为师生互动的亮点;让范读成为学生的榜样;让范读成为课堂的常规。 亮点五:指导朗读是语文课堂上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指导朗读往往是很多语文老师的弱项(我就是)。王老师指导朗读的手法让我受益匪浅。(一)、在指导学生读“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时,王老师是这么处理的:1、“床有点硬,轻一些,柔一些就舒服了。”2、“‘睡’字很关键。”3、“听起来舒服。”4、“睡得都不想起来了。”(二)、在指导学生读“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时,王老师的指导语言:1、“谁的水能够清澈见底?”2、“谁能读得更清澈一些?”3、“把小鱼读得再欢快一些。”如此指导,让学生每一次朗读都有方向,在配上多媒体的画面及花样的朗读形式,学生想不读好都难。 亮点六:训练说话。片段: 师:“你仅仅看到小鱼来了,雨点来了吗?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荷花。 师:什么样的荷花,在哪里? 生1:美丽的荷花在池塘边开放。 生2:我看到了两个小朋友在玩耍。 生3:我看到蜻蜓在荷叶上飞来飞去。 生4:我看到狗尾草随风摆动着。 …… 王老师让学生去寻找画面,然后把头脑中的画面描述出来。从学生的回答不难看出,他们不是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说话训练,王老师平时的课堂,一定注重这样的训练。 亮点七:指导背诵层次明显,梯度上升。指导学生借助画面或板书提示背课文。步骤:1、师生合作背。2、师生合作背。(老师背的内容较之第一次减少一些)3、全体学生起立背全文。(带上动作,表情。) 亮点八:评价语。 1、声音很响亮,很整齐。 2、这个词读得特别好,我很喜欢! 3、读词要想象,读诗更要想象。 4、有的小朋友读出了自己的想象,有的小朋友读得一个字也没错。 5、有的小朋友读得很投入、很陶醉,有的小朋友读得很有味道。 6、这条小河让小鱼游得很幸福,让雨滴住得很舒服。 7、你一读,我眼前就有了一幅很美的画面。 8、你进入画面了吗? 9、×××站得很端正,很有感觉。 这节课最迷人之处在于:老师不断地给学生创造画面,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画面,让朗读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意在境中,境在意里;意境交融,相映生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