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分生命》评析 听了老师执教的《平分生命》一课,感触很多,《平分生命》一课一文语言质朴,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涌动着爱的责任和力量——男孩照顾妹妹义不容辞,生死抉择毅然决然,他谱写了一曲天真、壮美的生命之歌。徐老师就把握了这份“爱”,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教学中积极发挥语言魅力,在引导学生感悟“震撼”的深邃意蕴之中,点燃学生情感之火,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走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感情的交流,让学生从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中感受爱的真谛、人生的真爱。 一、于朴实见功底 徐老师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就是稳重又不乏灵巧。她的课亦是如此,朴实而简洁,清新而明快,再加上甜美的音色、娟秀的板书,教学如流线型般顺滑,给人自然和谐之美感。《平分生命》一课一课教学,徐老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比如,徐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完课题后,由“生命是怎样的?你想用什么词儿来形容它?”导入,这个看似深奥的人生话题,学生仅用“宝贵”、“珍贵”之类的词语来表达。此时,徐老师在学生简单的生活经验和肤浅的感受之间,巧妙运用搭桥性的话语“生命是宝贵的,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但徐老师觉得用‘宝贵’来形容还远远不够,相信学完课文,你对生命的理解会有一份新的感受。”一锤定音!她果断地将全文的核心定格在对“生命”的解读中。由于面对的是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浅,他们对生命的理解是苍白和浅显的,而徐老师轻轻携起学生的手带着他们从容地走进课文,走进小男孩的内心世界。没有动听的音乐,也没有绚丽的色彩,徐老师就是用她朴素无华的语言适时点拨和引导,促使学生将初步感知转化为理性思考,并以此来推进教学过程。 二、化复杂为简单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越是大家,越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越是平庸的学者,才越是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若要将教学化复杂为简单,这就需要把握学生的“已知”、“未知”和“须知”。《平分生命》一课一文中,男孩为妹妹输血一段描写细微,男孩表情易变、心理复杂、动作微妙、说话异常。而这样的教学细节却恰恰是学生的“未知”和“须知”,是课文的难点和重点。徐老师没有用琐碎的提问和分析组织教学,也没有放开缰绳让学生“自由驰骋”。因为男孩此时矛盾的复杂心理一时难以剖析、难以言喻;因为男孩此时的心思很难琢磨、很难解读。揪得太细,会很死板;放得太宽,不易收口。针对这种情况,徐老师另辟蹊径巧妙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男孩“有哪些奇怪的举动”,这一教学细节的处理是一种创意,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我想这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流露——化复杂为简单。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涵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