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之后,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阅读训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教师用“这是一片_____的花瓣。”这一填空引导学生通读课文,从整体上,从语言文字训练入手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理解了花瓣特点,有了深刻的印象,但这还只是停留在“部分”上。引导学生通过连贯的语言完整地表达花瓣的“形、神”特点,就将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接着引导学生抓住“小心”、“捧着”、“飞快”等关键词,品悟小女孩一颗了不起的孝心,在此基础上,再次从理性的高度完成“这是一片_____的花瓣。”填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上了新的台阶,情感得到了升华。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手段。识字读文,是孩童接触知识的第一道门槛,也是孩子首次碰到的难题-----事物由形象忽而转变成了符号概念。而读正是这种“转变”所必不可少的第一程序。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诵读了课文,感受到了花瓣的香美,接着让学生在反复品读第二自然段,深刻体会了小女孩的“孝心”,品悟到了生命真谛! 问题作为构建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训练材料,其设计有很多讲究,而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序”尤有讲究。系统论指出:“任何问题都有序化,其效能就越高。”宋代朱熹提出的“循序渐进”讲的就是这个理儿。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教师紧扣小女孩的懂事展开讨论,并遵循了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由领悟到创造的科学化序列,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反复细读体会。学生在寻找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其认识也完成了从语言文字到思想情感的飞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