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澈的湖水》评课 《清澈的湖水》是一篇具有现实意义的文章。课文记述了小洁随爸、妈出去游玩,被湖里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不忍心将面包纸扔进清澈的湖水里。看到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进湖里,小洁十分不满。等船靠了岸,小洁把面包纸扔进了垃圾箱。 闵老师对这一课进行了精心设计,并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科学地对教材进行了处理。 课始,通过对三个优美句子的复习,让学生抓住“景色美”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接着,老师问:“看着这些美丽的景色,你是小鱼,你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在这么清澈的湖边游玩,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小洁有什么感受?”通过讨论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文本,体会小洁的心情变化,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出示句子读“她觉得自己像在飞,又像在水里游。”问:小洁明明在水里划船,怎么会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呢?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让学生欣赏课件,一幅幅山清水秀,蓝天白云的画面营造了欣赏美文的情境,在学生情绪高涨的状态下,适时引导自读质疑,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一点,在闵晓燕老师执教的这一课中有了充分的体现。如:老师抓住重点词“紧紧攥着”来了解课文。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理解“紧紧攥着”是很辛苦的一件事,而小洁长时间的“紧紧攥着”正是反映出小洁爱护环境的美好行为,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思维训练过程――即让学生由感受具体形象的景美,升华到领悟抽象的人美。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熏陶。最后以环保宣传语来结束,既有知识的拓展,又有潜移默化的教育。 总之,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 1、课堂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2、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乐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人人求新”的欲望。 3、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进行科学地处理。如:用“我”来代替“她”读句子,进一步感悟。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老师把学生始终放在“美”的课堂节律和氛围中。情境、内容给人文字美、思想美,传媒给人景色美、变幻美,书声给人音韵美、评价给人情感美,课堂给人结构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最终达到知与情的和谐统一。 我的想法: 可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说说: 1、如果是你,你会对小洁说什么?会对小男孩说什么? 2、小鱼会对小洁说什么?会对小男孩说什么? 3、湖水会对小洁说什么?会对小男孩说什么?作业超市选择回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