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听张老师的《钱学森》课堂教学有感 ——四年级备课组 今天观摩了张老师执教的《钱学森》一课后,我们四年级组老师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评课,现整理如下。 一、设计巧妙,层层递进。 张老师对教案的设计起点很高,且独具匠心,很是巧妙,层层递进,层次感很强烈。 整节课,教者将教材分割成看似单独却又紧密相连的三大块。即“赤子之心”、“强国之梦”、“报国之路”。在每一部分的解读中,教者方法多样灵活。 “赤子之心”这一板块,教者设计了运用身份不同的人对钱学森回国的各种不同反应,感受到钱学森的拳拳爱国之心,为激发情感做好了铺垫。 教学“强国之梦”这部分内容时,教者始终运用了两段话进行比对,设计了想象说话、名句赏读、训练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和文本产生共鸣。 “报国之路”教学中,教者又是让学生进行了想象,在此基础上再练习写作,最后,再总结提升。 二、注重朗读,一咏三叹。 整节课,都能听到学生充满激情的朗读之声。尤其在第二部分“强国之梦”教学中,教者随着学生对人物形象认识的递进,将比对的两段话一读,二读,再读!这样一咏三叹,强国之梦的决心也就深深烙印在学生心中。 三、填缺空白,感情提升。 这节课中,教者为了丰满钱学森的人物形象,设计了给文本填缺空白。 如:即使远隔重洋,——。 即使强遭迫害,—— 即使————,——。 再如:他曾盼望祖国从——走向——。 他更盼望祖国从——走向——,从——走向——。 这样的设计,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悟更加深刻。 四、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在最后一个板块的教学中,教者给学生设计了两个情节,让学生沿着人物的情感主线进行想象练写。六年级的学生,课堂上应该具备写话的能力。给了学生空间,果然,学生交流的写作都很出色。 五、关注评价,激励善变。 张老师的语言能力很强,教学中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艺术性很高,不仅对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肯定,更多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甚至还有一些评价富含美感,很有深度。记住了这节课一句评价:“国外的月亮是圆的,可它是冷的,但钱学森的泪是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