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走进文本,读出个性化的体验和感悟。 新课程理论强调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陈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为了实现这预定的教学目标,他注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加强了对文本的读法指导,围绕“读薄、读厚、读活”的读书方法让学生科学而又理智地走进课文,潜心读书,把课文读懂、读透、读深,体现了文本化、个性化的原则。为了检测学生自主阅读、个性化体验的效果,陈老师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和理解的自信心,给学生打造一个利于他们进行交流和研讨的平台。课堂发言中的答案有些尽管还不尽如人意,但是,让学生能够有这么一个不受教师干预的环境,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是难能可贵的。 二、深入文本,突出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 把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例子,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研究学习阅读的过程与方法、体验阅读所带来的喜怒哀乐、重视阅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已经成为教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者的一种共识,客观上也成了评价阅读教学的一条原则和标准。陈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的独立阅读、理解,更在鼓励质疑和探究上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对于我们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者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了让学生质疑和探究上,引导学生成功地把握文本的细节和血脉进行阅读理解。陈老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挖掘内涵,进入内心世界,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司马迁的内心痛苦、矛盾,感悟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自强写历史巨著《史记》的顽强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成功地创设了质疑与探究的情境,营造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氛围。通过巧妙设置疑点→激发好奇心理→质疑、解疑→讨论、争辩→点拨、提升等教学过程,实现了自己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跳出文本,突出学生情感、智慧与品德的升华。 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是第八次课改赋予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反思过去的语文教学,之所以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非议,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把语文课教死了”。所谓“死”,是指老师们在教学时就教材教教材,曾有人形象化地比喻:教材就像如来佛的手掌,教师和学生就像在那手掌中翻筋斗的孙悟空。所谓“活”,则是要从文本出发,而又不拘泥于文本的桎梏,做到入乎其内而又能够灵活地出乎其外。仔细地回味陈老师的课堂教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体现了他的个性特点。 跳不出文本的教学过程,只能是一个教学生读死书的过程。本节课是教者敢于创新,大胆跳出文本,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放飞思想的一次实践。尽管教者引导学生跳出文本的教学过程是短暂的,但给学生的收益却是很大的。它激活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学生的情感、品质播种在知识的土壤上,让学生初步感知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在现实地体验与感悟、思索与想象中碰撞出知识、智慧、品德、志向的火花。 虽然陈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还有一些值得商榷和研究的地方,诸如像教学流程设计的紧凑性、教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等等方面,但是,从教学效果、教学创新、体现课改理念等方面来看,已经可以说是一节比较好的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