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情境渲染中生成 ——听《飞向月球》一课点评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七课《飞向月球》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性记叙文,它形象地描述了1969年美国宇航员第一次成功登上月球的情形。本课的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宇航员登月的过程、登月的意义以及现代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以及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季老师的示范课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她采用了情境渲染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读促情,在情境渲染中生成相关的知识、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课前,季老师大量收集资料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课堂上,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教学一开头,教师播放的课件《小白船》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学生在美妙的乐曲中心情舒畅,浮想联翩。教师紧接着问:“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们兴趣浓厚,想象丰富。有的说:“月球上到底有没有嫦娥、玉兔?”有的说:“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月宫,那上面是什么样的?我真想上去看看。”等等。此刻,学生产生了迫切了解月球的愿望。当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课文2—4小节时,要求学生通过读、找、义的方式了解宇航员的太空生活时,学生十分投入,他们很快地找到了相关的词句,从中体会到宇航员太空生活既奇特、又困难,但工作时一丝不苟。接着又通过朗读读出对宇航员的好奇和敬佩之情。 教学课文第4节。教师先出示文字课件第4自然段,让学生齐读。接着播放资料课件《1969年登月》,然后让学生说说观看后的心情。学生纷纷说得很激励、很兴奋、很自豪,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读这一节时,学生自然而然能读出激励自豪的语气。教师又抓住了“终于”“千百年来”“心驰神往”,这些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以加强学生对人类登月成功的感受。紧接着教师出示了资料《航天史上悲壮的一幕》,学生阅读中感受到人类航天事业不是一帆风顺,许多科学家和宇航员都为此而献身,从而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宇航员登月的成功凝聚了千百年来人类的血汗和智慧,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这时教师再次让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时,学生完全进入课文与作者的心跳动在一起,感受也更加深刻了!朗读的效果也水到渠成。而后,教师又出示了《中国神州5号飞天》《嫦娥奔月工程》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最后学生在畅想题《假如有一天我登上月球》中,练习说话中思路被打开了,想象力也被激发出来了。 此外,季老师富有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体态语言也渲染了课堂的氛围,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