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刘老师点评 黄老师的课我看了三遍,有几点感受:第一,诵读强化了对诗歌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和诗歌的交流;第二,黄老师剖析四个画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的心境,同时也调动了很多手法来理解诗歌的情感;第三,品析情感下足了功夫,如四个画面,通过学生讲述和描写画面相结合的方式,深化学生的感受。我们知道听的感受往往是模糊的,而写可以让模糊的感受更清晰,更透彻;点面结合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一个学生是个点,整个班级就是一个面,学生相互交流之后,全班同学对词的理解就更加透彻了。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听、写,不但要让他们读,还要对文本细细品味,以加深对词的理解。在本次课中,黄老师紧紧抓住“次第”,这相当于“帷幕”,黄老师把帷幕打开,让学生进去,然后围绕着“次第”,一项又一项,井井有序,这种手法值得借鉴。 关于探讨“愁情”,我还有点个人的感受: 词中的画面,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环境,一是内心世界。词中的风雨、梧桐、淡酒等都是外在环境,这是内在愁情的外化。同样,黄花是自喻,自己凋零,男人读词,怜香惜玉,这也不是男人的专利。满目凋零,就是风霜煎熬,也是外在环境,表现自己受到的伤害。关于梧桐更兼细雨的描写也是如此。我在生活中也感受到这种细节,也感受到这种相似的情景。我曾经住在乡下,细雨打在梧桐上,从上往下掉,“滴答、滴答”下面的人听到这种声音,内心的感受怎样呢?所有这些学生是感受不到的,要通过阅读。 高考是飘的,不实在的。想说明有些东西要让学生去想像。用黄老师的内容去拓展一下: (是黄老师课件上的四个画面的语言,好像是“我 我 我”几个句子) 这整体的回顾很好,让学生有一个全面、联系的理解,但四句话好则好矣,但作为诗句的理解,破坏了诗歌意境的理解。另外关于老师的评价,形象层面的。我认为这三个点不能分割,讲的时候可以分割,但是总结的时候不要过于分裂。诗歌不是散文,诗歌是含蓄的,朦胧美,越是品味越有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