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听陈水铃《烙饼的学问》有感 数学的魅力在与她能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让生活更简单,更方便。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烙饼的学问》正是数学方法在生活中运用的体现。今天上午,听了陈老师执教的《烙饼的学问》,让我受益良多。 一、综观整堂课,以下几方面很值得我进行学习,是陈老师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1.环节紧扣,扎实有效。 在本节课中,烙3张饼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教师从烙1张饼和2张饼入手,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再把手当成饼翻着烙一烙,使每位学生都掌握了烙饼的规则和烙1、2张饼的方法,为研究三张饼的烙法进行条件铺垫。在教学烙3张饼时,老师很好得把握住了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所在,舍得让学生花时间进行研究:先让学生在桌上用学具烙一烙,再填表。在填表时,教师注意进行巡视,找到了两种典型的烙法再加以比较和优化,适时地点出了“最佳方案”这一寻求解决问题的目标指向。让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初步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得出3张饼烙法的最佳方案后,教师再让学生同桌烙一烙、和老师一起烙一烙,充分得让每个学生掌握了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 2.信任学生,放手探究。 在研究3张饼的烙法时,陈老师通过给学生提供表格、圆纸片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孩子们自主地学,合作的学。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不仅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还能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择优求简的能力。通过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探究,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带来的喜悦。 3.立足数学,不忘生活。 在教学6张饼的烙法时,当学生得出有把6张饼分成2张+2张+2张和3张+3张时,陈老师首先肯定了这2种方法都是最省时的,接着她又让学生比较了这两种烙法,让学生明白虽然在时间是计算是一样的,但实际生活中分成 3张+3张其实更麻烦,让学生明白不仅要省时,还要省事。 二、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感觉在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1.教学烙饼方法无可厚非,渗透数学思想值得关注。 对于烙饼问题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合理烙3张饼的方法并不是很理解。学生这一节课的学习中很有可能更关注烙饼方法的学习,而忽略在研究烙饼方法过程中蕴含的重要的数学思想,也就是“运筹思想”。对于学生来说单纯的提到“运筹”这个词语也很抽象。因此,设计本节课时教师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有步骤有层次的向学生渗透“运筹”思想。比如:在有学生说出9张饼可先分出3张,然后看看剩下的还有几个2张时,教师如能抓住契机,从该学生能从“整体思考,合理安排”这样类似的语言进行评价,则能课更提升一定的高度。 2.应更注重课中细节,体现数学严谨。 在整节课上得比较顺畅,比较不错的背后,课中还有一些细节值得探讨:(1)课的后面得出的烙饼时间公式,这个公式是有局限性的,也就是除一张饼之外、锅中只能烙一张饼。(2)课的练习部分,出的一道练习题中,最后的问题:至少要多少时间三个班才能一起返校?这个问题中的“一起返校”似乎不妥,这样问好象应该把等待的时间也考虑进去了,因为最后两个班玩之前已经有一个班全部项目都玩好了。(3)最后的一道提高题,跨度太大,不但改变了每锅可烙的张数,正反面的时间也不一样了。在设计该题时有一个要素改变就差不多了,不然学生解决起来难度太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