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合作中注重探究 从老师的一节课:《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新” 从老师打破常规,一改过去,由学生小组合作探讨长方形的特征,大组汇报,老师总结的常用的教学方法,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猜,它是长方形吗?为什么不是?(分两步进行。1、从角来判断不是长方形,2、从边来判断不是长方形。)进行小组讨论。这样由过去拢统的学生漫无目标的小组探究转向为有目的的小组探究。这样就使小组合作探究更具有目的和方向,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思维空间,因为面对的只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形成和开发阶段,事实证明,从老师的做法是对的,学生探究的积极而热烈,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生热情。 二、“扶”和“放” 三年级的学生能进行什么样的合作探究?怎样进行合作探究?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从老师是怎样做到的,“扶”和“放”相结合:“扶”设计一个小情境,给学生一个话题,让他们猜一猜;“放”让学生放开尽情的猜,畅所欲言,先在小组中讨论,又把几个人的“结论”扩大到全班,通过验证把学生的“放”又进行统一。先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挡起一半,让学生猜,由旧知长方形的角是直角判断出这个图形不是长方形,从而得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一特征。再让学生猜:把一个直角梯形挡起一半,是不是长方形?再得出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这一“扶”一“放”就把这节课上活了,让学生都动了起来。教会了我们怎样在三年级的学生中进行小组合作。 三、“验证” 布鲁纳指出:“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因此,在学生经历猜,讨论,交流,初步得出结论后,这个结论是否正确?“验证”怎么验证?从老师的做法是:个人独自验证——小组合作验证——交流汇报验证——电脑动画演示验证。通过看一看、猜一猜、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图形边角特征的过程。学生经历了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主动建构了这两种图形的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