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落尽繁华见真淳 ——观《角的大小》有感 聆听了华老师执教的《角的大小》。 在这个课例中华老师让我见识了究竟怎么巧妙设计,促进精彩生成,在有限的40分钟内让学生经历由困惑到质疑到观察实践反思的数学思维过程,从而扎扎实实教会学生从不会测量角的大小,到会量角的大小,而且明白了其中的为什么。 在这个课例中,华老师也像好多初与学生见面的老师一样,注意通过交谈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但华老师的套近乎中也渗透着一些数学知识:比如,从天安门往西1000米是中南海,中南海往西1000米是我工作的地方北京实验二小,这里面既渗透了方向与路线的相关知识,又让同学们对华老师在哪儿工作有了一个更具体的认识;还有在同学们想知道老师叫什么名字时,华老师风趣地说:华罗庚知道不?伟大的数学家。华佗知道不?三国时的医生(学生很自豪地回答知道)。然后他又问:华应龙知道不?(学生都摇摇头),他就说:“那就是我”,在华老师的幽默风趣中学生既知道了两位科学名人,又一下子和华老师拉近了距离,思维一下子活了起来。 华老师的课堂引入也是从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玩滑滑梯开始的,然后华老师并不是像以前人们教这一内容一样:先让学生们认识量角器,讲相关的规则,而是出示了一个角,让孩子们去用量角器量,很多同学一下子傻眼了,有的歪歪扭扭的在开始“量”,有的在下面小声嘀咕:用量角器能量出角吗?华老师就抓住孩子们的心中疑惑又叫同学们起来质疑,有的就说量角器上的数字那么多,是做什么的?有的说:角是尖的,量角器是圆的怎么样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