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课教学的内容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认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这是在学生已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和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安排的,为后面研究可能性大小及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奠定基础。黄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运用旧知引入新知,一下子唤起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下面的课也就事倍功半。 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重视操作,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感悟。 本节课是让学生认识事件的“等可能性”,需要学生有直接的经验和清晰的直观感受为支撑,所以黄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进行了摸球、抛小方块,玩转盘,装铅笔等活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验证、从数据中获得重要的结论,认识事件的“等可能性”。这样的设计,不但丰富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机会。 2. 教学有梯度,有层次。 由于“正”字记录方法是本课的新知识,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先用电脑展示,正字记录法,在记录摸球游戏中,再安排组长记录,在甩小正方体的活动中,黄老师安排了全班记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 3. 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 本节课的难点是在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里摸,理解任意摸一次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每次在摸球之前,黄老师总是会请学生猜测:在这个袋子里摸40次,黄球会摸到几次,红球会摸到几次,让学生先猜测,再在活动中体验“等可能想性”。活动结束后,黄老师也注重知识的反馈:你猜对了吗?为什么这样猜?猜想、验证、归纳、反思,这样巧妙的设计,不仅增加了探究活动的神秘感,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4.如果在摸球前,请学生说说如何组织摸球、记录才会又快又好,那就更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