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圣雄甘地》一课 首先,在《圣雄甘地》一课教学中,学生“困惑不已,什么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是怎样将印度民众团结起来的?、甘地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斗争方式?、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什么会成功?等等,面对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学生很难寻找到突破口,特别是对甘地思想和做法的理解更有难度——这完全不是中国人的思维。甘地的思维和精神的高度远远超出学生的认知程度”。针对这个问题,曹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借助爱因斯坦对甘地评价这一历史细节和一句流行语言(“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活化了历史人物,演绎了“以问诱趣”的精彩作用。创新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与思考,没有走模式化、标牌化的老路。整堂课紧密围绕“哥是否真的只是一个传说”和“是否要迷恋哥”这条主线,将甘地的一生和他的非暴力不合作内容巧妙地纳入一个极富历史逻辑思辨体系中。不但用历史细节和流行语言架起了一座沟通历史的桥梁,把一个看似与自己完全没有关联的历史对象变成了一个可以与之交流的古今对话情境;并能通过这种历史与流行语言的对接,正确认识历史过程和历史人物,拓展历史思维,汲取历史智慧,学会用全面、辨证、客观、发展的历史眼光来评判人类社会的各种复杂纷繁的现象。而且还能让学生神入历史,与历史人物共喜悲、同爱恨,感同身受,让遥远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生动,富有生命张力和时代感。 其次,学生对甘地的“非暴力主义”的内容和他的和平、合法的斗争方式很难理解,认为非暴力不合作太懦弱、太窝囊、太没劲,一点也不痛快、不过瘾,没什么可以学的。当学生处在“疑难处”时,曹老师选用了影片《甘地》中“食盐进军”这段真实的历史细节解惑。“视频的冲击力很快的显露出来,不同的学生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受,都对‘非暴力’有了自己的看法,虽然有些不深刻,但是他们已经开始用他们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甘地了。这里的讨论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对“非暴力”的做法产生了质疑,尤其是提到‘为什么是一排排走上去、而不是一齐走上去?’这个问题意味着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这个细节已经觉察到非暴力这一理性的抵抗行动在策略上的与众不同。这种历史细节所带来的直观现场体味有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甘地的思想和抓住本课的灵魂。”即:甘地用爱把印度人民团结在一起,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使印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探索出了一条用非暴力非战争也能赢得国家和民族独立的和平之路。这个通过历史细节勾勒出的教学主题或灵魂,既源于课程内容,又高于课程内容。甘地的“非暴力”是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是强者的武器,是在坚持真理的同时,不向敌人施暴,同时自己也绝不退缩;是用自己的牺牲和鲜血去感化敌人,去赢得最后的独立。非暴力、不合作是一种超越了匹夫之勇的智慧,是一种独特的斗争方式。 与此同时,学生在争论中还进一步把甘地的自我节制、艰苦朴素、自力更生、义务奉献精神、民族主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等优秀品质赋予了现代楷模意义。
|
|